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水利简报
温州市“五水共治”简报2017年第33期(总第305期)
发布日期:2017-11-28 17:10 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字号:[ ]

 

瑞安市潘岱街道防治并重探索“绿色崛起”

瑞安市潘岱街道致力于改变散、乱、污现状,将环保痛点转化为发展亮点,结合治水剿劣工作,打响水环境污染防治战役,以环境铁腕整治之势,填补生态环境“短板”,抢抓绿色发展“机遇”,通过防治并重、疏堵结合的方式,合理产业布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区域发展能力,推动发展和环保比翼双飞。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目前街道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投资5403万元的12项重点整治项目已完工8项,年底前完成20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集镇供水工程。

一、以问题为基,勇于直面突破。潘岱街道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从危机中寻求转机。揪住环保盲点、弱点、高危点,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依法限期实行封、清、停、拆、整。一是全域治水剿劣。对照任务清单,挂图作战,累计投资1660.04万元开展治水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劣V类水质断面削减任务,内河河水环境质量监测达Ⅲ类标准。期间整改完成沿河6家洗车业、3家餐饮业服务行业,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25处,标识完成217处排污口,封堵排污口19个,整治排污口7个,清淤5.32万立方,清淤完成率163.19%。二是全域整治环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水岸同治,专项投资210万元开展潘岱长河沿线绿化带工程建设,投入130万元实行水岸保洁公司化运作。同时将工业垃圾作为整治重点,布置企业3T全封闭式垃圾箱40个,实现集中投放清运。成立环卫所,清理乱堆放垃圾283处,清理工业生活混合垃圾245处,清运建筑垃圾87处。三是全域整治散乱污企业。在全域排查整治重污染企业,重点整治化工园区企业,合力查处散乱污、低小散、“四无”企业。整治四无企业407家,完成率达598.53%。排查整顿污染企业114家,依法整治用煤企业69家,拆除煤炉109台。四是全域拆除违章。通过大拆大建,拆出发展空间,改出良好环境,推进转型发展,今年共拆除违章135971平方米,期间投入112万元重点拆除化工园区环境污染企业、潘岱长河沿线和滨江大道沿线各类污水直排、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涉水违建约23630平方米。五是全域宣传治理成效。通过微信平台和入户走街即时传送环保治理信息,期间21个村“妈妈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投身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工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污染监督模式和全民参与的公众监督模式。一系列“硬仗”为居民创造一个“能呼吸、敢呼吸、敢深呼吸”的良好生活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以整治为要,敢于动真碰硬。街道把环保问题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致力于将水环境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一是疏堵结合推动减污工作。对现有的重点污染企业,抓好环境治理提标改造工作,规范设施运行,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做时间加法,促成企业自律与监管他律有机整合,倒逼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强势推进燃煤锅炉拆改“减法工作”中,积极解决企业用煤问题,着眼落实集中供热项目,召集多部门进行方案可行性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步选址。二是精准治理提升工业治理成效。由经信、环保、安监、城建多部门把关,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合力,通过效能加法,对停产整顿中的设施规范运行、环保污染处理得当、安全隐患整治到位的企业从规上到规下阶段性恢复生产,目前已整改到位并恢复生产的企业110家,大大提升企业整改积极性。同时严把环保准入关,对辖区新落地项目统一先进行环评,对未评估或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坚决不能落地,寻求向环境友好、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项目转型。三是加大力度促内生污染清零。全力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现今已完成14个村,并完成10个村的终端建设,年前20个村全部完成。潘岱长河通过珊溪水库引渠工程实现换水激活,为环城河注入流动的“生命力”。目前市政规划已将潘岱七国垟及以东区域污水管网经滨江四期污水管道接入江北污水处理厂,届时,潘岱将改变无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现状。同时,全面拆除水库区域内水源地保护区等禁养区内的养猪场,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达标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等工作,今年至今沼液资源化利用0.62吨,关停猪场9家,水禽场2家,其他4家,改造提升猪场2家,清除拆除化粪池(沼气池)179m3,大大减少养殖污染。以村为单位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倡导垃圾分类投放,提倡环保生活。布置生活分类垃圾桶500余个,对生活垃圾做到日清日洁,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三、以发展为重,立于创新潮头。结合瑞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发展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绿色生产力。一是坚持“规划+精品”引领,提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街道集中精力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以“南工北居”理念打造山水、人文特色的城市郊区,对街道规划未覆盖的村编制村庄规划。加快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已完成投资4503万元,12个项目稳步推进,完工率达66.7%。同时以孙诒让故居砚下村、谢岙底桃花村为样板,坚持“整村推进”“点面结合”的方式,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示范带,逐步向周边村庄扩散。二是力促“生态+特色”先行,推动特色农业富民。以生态项目促经济发展,街道致力于将投资1.46亿元的1000亩鲤鱼沙垦造耕地项目打造成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综合体,让其成为潘岱农业领域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除了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耕地条件,还大大改善辖区生态环境。目前已完成主要道路路基工程,已完成垦造耕地项目工程量30%。三是突出资源优势的产业和绿色高端企业,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目标。通过加快旧村、旧厂房、旧设备改造,加大违章拆除力度,腾出发展空间,团块改建提高门槛,引进优势资源促使经济腾笼换鸟,重点推进七国垟小微园区扩建,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建成76亩的新能源小微园,通过拆建20亩锻造工业园,为企业转型升级、为引进绿色高端企业创造空间。(来源:瑞安市治水办)

 

平阳县万全镇淤泥返田促增效

自开展治水剿劣以来,平阳县万全镇利用清淤船清除河道淤泥的效果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但清出的淤泥无处堆放,仅靠租赁农田用以堆积沥干,间接造成了部分土地的抛荒和浪费。为此,

万全镇创造性地采取了淤泥返田策略,此举不仅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田耕作层流失增减平衡,同时还让河床淤泥上岸后有了好去处。

一、集思广益谋出路。一是多方协商。为解决淤泥堆放问题,万全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市人大代表、平阳县种粮大户协会会长金喜春在一次剿劣调研会上,提出了淤泥返田的建议,与会的人大代表就淤泥是否存在污染、返田人工成本较高等问题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借鉴传统。在了解到三十多年前万全一带就曾有过将河道淤泥作为农田肥料的做法后,万全镇组织工作人员查阅相关文件材料、寻找当时的当事人了解淤泥田种植情况,为万全实施淤泥返田提供经验支撑和实践支撑。

二、精心组织巧实验。一是成立实验小组。为探索河道淤泥直接作为水稻肥料的价值,明确其中肥料成分含量、稻米重金属含量、土壤改变状况等情况,万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了实验小组,推选金喜春和林文武为组长,镇农办、治水办协同配合,确保实验的人力、物力到位。二是设立对比实验田。实验小组于2017年上半年在万全镇下桥村的20多亩冬闲田中实施了淤泥返田种稻实验,同时设不施河道淤泥的农田作为对比实验田。清淤船挖取河道淤泥,清除塑料袋等垃圾后,用高压泵把泥浆喷施到农田中,平均高度15cm左右,每亩泥浆量约100m³,用大型耕作机械整平。7月4日,采取撒直播栽培方式将籼粳杂交水稻甬优540分别种植于河道淤泥田和不施河道淤泥的农田。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河道淤泥实验田里的秧苗就窜到了10cm左右。

三、实验结果显成效。10月底水稻收获,实验结果显示,淤泥田比对照田每亩减少化肥用量32公斤,亩增产稻谷148公斤,增产增效成果显著。这一结果证明,河道淤泥作为水稻作物肥料,不但能显著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节省农本、提高粮食产量,还可以解决淤泥堆放和土地占用的问题,减轻治水成本,可持续改善水资源生态环境,达到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

(来源:平阳县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