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水利简报
温州市“五水共治”简报2017年第20期(总第292期)
发布日期:2017-08-10 09:21 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字号:[ ]

鹿城团区委按照“凝聚治水共识、增强治水责任、形成治水合力”的要求,通过构建志愿网络、创新治水机制、探索宣传模式,积极动员发挥青少年“治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鹿城区“五水共治”奉献青春力量。

一、当好“领头羊”,构建志愿“新”网络。一是以“河小二”为主导谋划治水路径。3月4日,鹿城区“3.5”学雷锋纪念日系列活动之“河小二”治水志愿服务公益市集暨“新青年下乡”助力全面剿灭劣V类水行动在杨府山公园举行,通过打造街道-网格-社区三级志愿者招募体系发展的76名“河小二”扛起共青旗,吹响治水志愿号角。这些“河小二”还积极动员居民成为自家门前的“微河小二”, “河小二”+“微河小二”制实施4个多月来,共计开展河道日常清洁、管理活动37次,相关微小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二是以小微志愿者为主体丰富治水力量。创新设立“人人治水护水一小时志愿时间银行”,青少年可通过“扫一扫”加入,并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领取“青年之声”平台不同类型的“治水微任务”参与治水护水。同时,结合“志愿汇”系统志愿服务时长记录,有效构建“开放、公益、快捷”志愿服务网络。“治水银行”开通一年以来,共有529名青少年通过领取“治水微任务”的方式成为一名小微志愿者配合“河小二”“微河小二”开展治水护水活动。三是以“治水青警员”为补充破解覆盖难题。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创新治水志愿服务组织动员方式,通过线上虚拟召集“治水青警员”,联合环保组织,进行线上培训,线下联合街道、网格共同执行,形成线上对接需求、线下提供服务的治水立体网络。开展“我为五水共治出份力”、“倾听母亲河”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积极动员在校大学生投身“治水青警员”行列。作为小微志愿行动的有效补充,“治水青警员”以流动方式,监督网格水质、河岸治理情况,及时发现漏洞,有效填补空白。

二、当好“引路人”,创造治水“新”机制。一是“特色治水队”相继建立,主题活动、常规活动相结合形成声势。有效联合各团支部及“新青年下乡”队伍,组建了53支治水小分队,与环保组织合作,按季度开展常规河道清洁活动、河岸清洁活动,发放“五水共治”倡议书,设立护水指示牌,环保公益宣讲活动7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1800余人次。组建特色治水队伍“五水共治公益联盟”“治水青年突击队”“环保讲师团”等20支骨干队伍,举行了“绿动鹿城·青年建功美丽浙南水乡”主题活动、“我为五水共治出份力”“一滴水的旅行” 等系列活动,形成整体声势,打响“哨兵护水”品牌。二是“激励方式”相继完善,打造典型队伍典型人物活络血液。通过鹿城区第三届公益节的平台,持续发布“微治水”公益项目,70余个青年团队、少先队队伍进行绿色公益项目创投,其中“绿色go”等十个项目获得“绿色创业创新基金”50万,由政府买单,专业机构实施,深入推动创投项目开展。结合“志愿汇”治水时数统计,评选“年度优秀志愿者治水小队”“年度优秀志愿者治水个人”,为优秀治水小分队、优秀治水个人授名、授牌。通过“鹿城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不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小问答,开展“寻找节水达人”主题评选活动,发布主题微帖,邀请广大青少年在“青年之声·鹿城”分享节水金点子等典型打造方式,以典型队伍、典型个人带动其他青年力量,激活治水血液。三是“捐资投劳”相继启动,多维度认捐铸造细胞。实施“青年建功美丽浙南水乡”系列活动,举办“奔跑吧,护水侠”大型户外竞技公益活动,吸引30支队伍共150位青年参与。发动各地干部群众、企业家、温商、华人华侨踊跃捐款,同时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平台,发放“小绿包”,动员青年为“五水共治”中的河道定点捐资投劳。全区各级团组织及团员青年“五水共治”认捐金额已达2万元。同时,为每一位认捐人员与领取“小绿包”的青年,提供一个治水小锦囊,推送两个治水微平台,介绍三次治水小活动,借助朋友圈集赞以提高“五水共治”知晓率,让治水理念能够深入人心。

三、当好“金喇叭”,探索宣传“新”模式。一是“团学课堂”创新方式,学习模式传播治水知识。组建青少年环保社团联盟,定期组织绿色团日活动,推出“微团课”之治水课堂;建立8个青少年垃圾分类教育实践基地,引导青少年学习垃圾资源化,依托“小手拉大手”,打造全民治水氛围。依托“真人图书馆”、公益组织论坛等载体开展“治水”专题培训,提升治水分队的专业素养,通过一支队伍带动一个群体。常规工作开展、重点项目打造、社会氛围营造让治水工作触手可及,人人可做。截至目前,共开展“微团课”学习活动28场、专题培训12场,覆盖1000余名青少年及专业治水志愿者。二是“治水客厅”定期开展,讨论模式分享好举措、好机制。联合各街镇团委、团支部、学校团委、大队部,以“茶话会”形式共同探讨鹿城治水的前景,分享治水工作的好举措与好机制。如七都小学通过“治水客厅”向全区介绍“蚓食生态研究实践基地”和“探索自然实践基地”经验,并展示“收集厨余垃圾—堆肥---饲养平宝宝—形成有机肥—灌溉蔬菜—破损菜叶菜根再堆肥”的垃圾变废为宝的循环过程。全区共计8个团工委、5个团支部以及21所学校团委、大队部通过“治水客厅”展示了自身行之有效的治水策略与活动,提出40条治水举措、机制、建议,为下步治水工作拓宽思路。三是“治水情报局”信息收集分门别类,收集模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通过在全区14个街镇团(工)委、23个团支部设立“治水情报局”,有效收集群众治水需求,力促活动更接地气。如樟里村“治水情报局”在了解村内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备的问题后,通过在村内设立分类垃圾箱,“爱心衣屋”、“电池旅馆”等创意分类回收房,有效推进村内垃圾分类工作。全区各“治水情报局”在3个月内,共收集“治水情报”215条,开展特色活动57场。(来源:鹿城区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