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水利简报
温州市“五水共治”简报2017年第18期(总第290期)
发布日期:2017-08-07 14:27 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字号:[ ]

永嘉县沙头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门户,辖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素有“楠溪明珠、花园沙头”的美称。今年以来,该镇围绕“人水和谐、共治共享”的治水理念,扎实推进全域剿劣工作,探索走出集 “清污、引水、卫护”三策一体,“挖植产、灌润养 、看护管”九略齐下的“花园式”剿劣模式,剿劣工作走在全县前列。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清淤2.3万立方米,蝉联一、二季度全县同类乡镇河道保洁考核第一。

一、污泥劣土“挖植产”

一是“挖”,首抓清淤治标治本。该镇持续加大淤泥污泥治理力度,以“严于设计标准、优于设计效果”的态度,积极兑现“坚决不能把污泥带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今年以来,该镇上下同频共振、同心同向,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清淤治污工作格局,劣V类小微水体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截至6月底,全镇5处小微水体已全部完成清淤工作。二是“植”,利用生物自我净化。针对氨氮、总磷指数超标,水质呈富营养化的小微水体,在截污纳管严控源头的同时,积极推行生物净化的方法,通过苦草、石菖蒲等沉水、挺水植物的培植,有效富集水体与底质中的氮、磷元素;并利用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饱和率。如对珠岸村池塘为代表的氮磷负荷超标水体,水培苦草1500平方米,达到了良好的降低氮磷负荷、增氧补绿效果,氨氮指数从0.27mg/L下降到0.19mg/L,总磷指数从0.47 mg/L下降到0.4 mg/L。三是“产”,实现淤泥变废为宝。按照《永嘉县河湖库塘清污(淤)三年计划》,全面铺开清淤工作,分类解决淤泥“去路”难题。今年以来,将去有害化处理的淤泥作为培土增肥稻田,平铺稻田55亩;将脱水率高的淤泥用于圩堤建设。同时,积极对接有淤泥综合利用经验的企业,引进淤泥制砖、制陶粒等技术,将淤泥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化利用淤泥的目的。

二、楠溪活水“灌润养”

一是“灌”,补水活源。依托楠溪江绕镇而过的区位优势,采取人工调水等方法,为清淤后的水域引入源头活水,让河道与河道之间的水真正流动起来,形成生态水循环。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人工调水25次,引水12.8万立方米。二是“润”,水岸同治。坚持水体剿劣与岸上治理同步,在连通水系的基础上,着手水体周边的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并结合“三改一拆”行动,实行“以拆代截”,让水体周边因水而润,因水而美。如针对生活污水直排问题,该镇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针对餐饮业污水直排难题,该镇铺开餐饮隔油设施建设,目前学校、机关食堂隔油设施达标率达100%。三是“养”,改善生态。树立以鱼养水的理念,发挥鱼类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改善地表水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今年以来,该镇通过开展“小鱼净水”行动,分3批次累计在湖塘中增殖放流草鱼、鲤鱼、花莲等多个品种鱼苗1.2万余尾。

三、全民参与“护看管”

一是“护”,巩固治水成果。探索建立“一塘一牌”“一塘一人”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治水护水的工作热情,汇聚起全社会治水护水的强大力量。今年以来,该镇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剿劣550人次,游客自发参与治水护水2000余人次。二是“看”,推行全民监督。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制度,推行“全民参与、全员发力”的监督机制,建立河长履职述职制度,通过召开河长述职会、工作汇报会、河长巡河定位等形式,全方位对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今年以来,开展镇级河道巡查612次。三是“管”,形成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河道水质检测,及时了解水质变化,确保水质安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河道水质检测21次,发现解决水质问题5个。不定期开展村干部培训,提高村民治水护水意识,并通过河道保洁考核、督查,实现河道常态化管理。今年以来,已开展村干部培训5期,河道保洁督查28次。

                        (来源:永嘉县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