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特别推荐
互联网“天眼”助力防汛减灾——浙江大力推动基层防汛防台风体系创新建设
发布日期:2018-02-02 09:24 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作者:徐鹤群 谢根能 字号:[ ]

“安吉县出现连续强降雨过程,西苕溪下游水位超警戒水位,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日前,在浙江省安吉县举行的一场防汛防台风应急演练中,全县2500多名基层防汛责任人的手机都收到了当地防指发出的这条指令信息。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演练中所有基层防汛责任人的到岗履职情况,从是否及时阅读指令信息到巡查轨迹、转移人数,都被一款名为“防汛管理”的手机客户端全程记录,实现了对基层防汛责任人的线上“痕迹化”管理。

这款如同“天眼”的防汛管理“神器”,是浙江省防指在基层防汛防台风组织体系提升能力上的又一创新。

痕迹化:弥补基层防汛监管盲区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高度重视防汛防台风工作,特别是基层防汛防台风工作。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2007年以来,浙江省防指全面开展了基层防汛防台风体系建设。以落实责任为核心,构建以乡(镇、街道)防指为单位,以村(社区)防汛防台风工作组为单元,以自然村、企事业单位等责任区为网格的基层防汛防台风组织体系,并率先编制了30 860个村(社区)防汛防台风形势图,保障有序开展应急转移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

“每年防汛防台风应急期间,各地基层责任人按预案及时上岗,各尽其职,有效避免了因灾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和财产损失的扩大。”浙江省防指办有关负责人强调。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让浙江各地基层防汛组织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因灾死亡人数显著下降,基层防汛防台风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然而,复杂的基层防汛体系中仍然存在监管盲区。“基层防汛责任人履职是否到位,关系着千万百姓汛期的生命财产安全。”该负责人说,“但是在过去的抽查中发现,部分基层责任人存在汛期履职不到位的情况。”

2017年2月起,浙江省防指组织开发了“防汛管理”手机客户端。基层责任人安装后,省、市、县防指办可对其进行履职情况“痕迹化”管理,确保基层防汛防台风职责不留空白、不存死角,也为全省35万基层防汛责任人编制了一张“安全责任网”。

定制化:明确网格责任人岗位职责

管义玉是安吉县荆湾村负责人员转移的网格责任人。演练中,她打开了手机中的“防汛管理”客户端,在“履职岗位”栏目的“管理员”选项中点击“签到”,“人员转移组”选项中点击“转移”并填写了“转移人数50人”。

另一位基层网格责任人陈身涛手机上的“防汛管理”客户端页面,却和管义玉有些不同。“我的岗位职责是巡查,所以接到指令短信后,我需要打开‘防汛管理’客户端,通过定位功能,把我的巡查路线实时上传到后台。”陈身涛解释道。

定岗、定员、定职、定责,“防汛管理”客户端通过为每个基层防汛人员量身定制运行系统,确保每个责任网格上都有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任务和责任都清晰了,我们基层人员的履职效率也提高了不少!”陈身涛说。

另一边,安吉县防指办副主任寿祥在电脑上打开了浙江省基层防汛防台风体系信息管理系统,陈身涛的巡查路线以一道红色的轨迹反映在系统上,一目了然。“如果其间哪个责任人没有及时履职或者履职不到位,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并督促其履职。”寿祥强调。

目前,安吉、德清、长兴等14个试点县(市、区)已全面完成“防汛管理APP”安装注册,全省近9万名基层防汛责任人完成安装注册。今年4月15日入汛前,浙江35万名基层防汛责任人都将装上这双“天眼”,在应急期间全面投入使用。

信息化:“互联网﹢”助力防汛减灾

通过信息化手段,“防汛管理”手机客户端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省市县乡四级监督的基层防汛移动应用平台,开发全省基层防汛责任人动态管理、应急任务派发及流转、责任人履职记录、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对责任人进岗到位、任务分派、监测预警、巡查检查、人员转移等工作开展情况的“痕迹化”管理。

德清县是浙江省率先实现“防汛管理”APP全覆盖的试点县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使用,该县防指办常务副主任罗建良对“防汛管理”手机客户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这款客户端在管理终端的基础上,还融合了监测预警、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

“以东沈村为例,这里是德清县西部山区暴雨中心,全村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老人,所以也是每年我们人员转移的重点地区。”罗建良说。有了“防汛管理”客户端后,他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到各地人员转移的准确人数。另一方面,“防汛管理”客户端上的台风路径、水雨情数据等功能,也为基层防汛责任人及时甚至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工作提供了条件。“他们可以综合水雨情信息,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初步分析,提前判断可能发生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有助于系统地提高基层群防群测能力,弥补以往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罗建良说道。

下一步,浙江将利用“防汛管理”客户端,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行动。(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