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特别推荐
浙江创新管护唤醒河湖新生机
发布日期:2018-05-30 09:13 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作者:徐鹤群 朱彩云 字号:[ ]

浙江省湖州市、桐庐县、宁波市北仑区、平阳县、桐乡市、遂昌县等6个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近日全面通过验收。

自2015年被列入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第一批试点以来,各试点市、县(市、区)在原有河湖管护基础上,有序实施,扎实推进,不断创新河湖管护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河湖管护经验。

湖州:创新河道轮疏 打造生态河道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如今,穿行于湖州的河湖港汊之间,处处是一派江南风情,这风情里孕育着湖州的实力、活力、魅力以及幸福!

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影响,湖州西南山区矿山企业较多,泥沙易流入河道;东部平原河道流速缓慢,泥沙易在平原河道堆积。加上禽畜养殖、水葫芦生长以及农村不再“捻河泥”等原因,近年来,湖州的河道每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回淤。如何巩固清淤成果、防止回淤,守护这一方美丽河湖,成为困扰湖州水利人的一个难题。

湖州市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在分析河道回淤周期的基础上,出台了《湖州市清淤轮疏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确保清淤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了航道“五年一次”、河湖“六年一次”、城市排水管道“每年一次”的长效清淤轮疏机制,大大加快湖州市区河道清淤疏浚的工作效率与进度,做到了科学、有针对性的河道清淤,确保“有淤常疏、清水长流”。

三年来,湖州市在市区打造了150多条生态示范河道,其中南浔区石兰兜、江蒋漾、车家兜港等一大批生态治理工程被评为省级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试点期间,湖州同步实施的河湖保洁、清淤、绿化、拆违清障以及增强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市区河湖水质,美化了两岸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

随着河湖管护水平的提高,昔日清丽的江南水乡风采逐渐重现,湖州的旅游行业迎来了新的腾飞。西山漾城市湿地公园、长田漾城市湿地公园、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等地,已成为旅游的热门路线。

桐乡:区域联防联治 破解治水困境

界境桥港是位于嘉兴桐乡市与湖州市南浔区交界处的一条河道。河道南岸为桐乡市石门镇,北岸为南浔区练市镇。多年来,地处两地“神经末梢”的界境桥港一直是不折不扣的“三不管”河道,沿岸违章猪舍、禽舍比比皆是,各类垃圾废水直排入河,部分河道甚至已经淤塞断流。

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由于桐乡市地处两省三地交界,部分河道处于两县、两市,甚至两省交界,受界限模糊、主体不明确、治理不同步等因素影响,水环境污染纠纷时有发生。

桐乡市为此在全省首创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机制,与南浔区练市镇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通过构建联动平台,明确联防区域,突出联治重点,建立联商机制,构建“上游下游一盘棋”的治水格局,实现了界境桥港综合治理常态化。

如今,界境桥港春风拂柳,河面没有漂浮物,河中没有障碍物,河岸没有存留垃圾,河水清澈。

桐乡市已和上下游6个县(区)实现水环境联防联治,通过河道清淤、水生态修复等一系列工作,水质污染等问题得到改善,河道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生态景观功能得到维护、恢复和强化,区域水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提升,桐乡市出境水质已从2015年试点前的Ⅳ类水提升到2017年的Ⅲ类水。

宁波北仑:深度联动融合 实现长效管理

宁波市北仑区是浙江省重要的工业强区之一,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5.5亿元,财政总收入483.3亿元。

然而,在开展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时,工业企业多、外来人口多、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让北仑区犯了难。北仑区为此积极探索河长制与河道管理机构的深度融合,坚持“截、清、治、修、管、养”并重,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化、保洁标准化、覆盖全域化、督查常态化、责任精细化、保障一体化”的河道长效管理体系,全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河长制升级版。

作为区内唯一一条市级河道,小浃江先试先行,创新体制机制,夯实管护基础,提升水生态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全方位打造河道长效管理示范。以小浃江为试点,北仑区在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多部门应急管理联动方面对河湖日常管护机制做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小而精、小而全”的河道长效管理示范区,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时,北仑区在河道管护体制机制、模式以及技术上进行了创新。设立河道专职管理机构———区河道管理处,负责全区涉河事务的综合牵头协调和监督管理等职能,10个街道均成立河道管理所,将全区1000多个水体全部纳入管控范围,构建起区、街道、村三级管理网络,实现全域“无缝化管护”。

机制创新,为治水成效提供了保障。如今,漫步北仑河道两岸,小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上,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让北仑这座现代化港城,充满了无尽的活力和朝气。(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