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特别推荐
我省加速推进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发布日期:2019-01-14 08:56 浏览次数: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

大干水利,补齐短板!2018年是我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全面铺开的第二年。

两年来,一大批防洪排涝工程完工见效,一系列民生水利工程惠及群众,水利建设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截至2018年底,“百项千亿”重大项目中,已完工见效15项,新增强排能力594立方米每秒,完成干堤加固301公里,新增水库总库容2.7亿立方米。

两年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水利厅把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当作重中之重任务,全力推进。按照省政府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8年9月,省水利厅启动了水利建设“三百一争”专项督导行动。专项督导聚焦水利投资、聚焦重要工程、聚焦滞后项目,狠抓水利投资和工程建设,确保年度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全省水利投资计划、“百项千亿”年度工作任务“三个百分百”全面完成,力争2018年度全省水利投资在完成500亿元目标基础上再增长10%。

当前,面对治水新任务和新要求,浙江多措并举、创新实践。从实际出发,调整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库,进一步完善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措施,让重大水利建设成为惠及民生福祉、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筑起强大的水利支撑。

源头发力

补足防洪短板

漫步在诸暨永宁水库的大坝上,一面是青山绿水的沉静,一面是繁华村落的热闹,相映成趣。永宁水库坝下的村落是永宁村,浦阳江五大支流之一枫桥江安静地流淌着,从村子中间穿过,河面风平浪静,宛如一个娴静的少女。然而,现在美丽温柔的枫桥江,曾让当地村民头疼不已。

浦阳江诸暨段,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被称为“小黄河”,而枫桥江流域因为缺乏规模较大水库的调控,受到下游顶托、上游汇聚造成的洪涝灾害的困扰与威胁。作为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宁水库寄托了一代又一代诸暨人的“治水梦”。

因为责任重大,浙江水利人快马加鞭,短短3年,便建成了这座总投资15.5亿元的中型水库,并在省内首次采用了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新技术。

永宁水库投用,补上了诸暨防汛的一块短板。“永宁水库建成后,可使下游直接防洪保护区域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永宁水库管理处主任黄天宇介绍说,永宁水库防洪直接保护范围总人口为12.2万人,耕地面积9.8万亩,还可为枫桥镇和赵家镇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并可作为山下湖、阮市、店口等镇的应急备用水源地。

时光流转,浙江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的快速推进,一个个“治水宜居梦”的实现,离不开水利人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探索。

瓯江支流好溪,旧名“恶溪”。因上游缺少控制性防洪工程,下游百姓常受水患之苦。如今,在好溪上游的缙云县壶镇镇,一座巍峨大坝矗立山间。不用多久,潜明水库便能开始蓄水,全面发挥防洪、供水、发电、改善河道水环境等重要作用。工程建成后,可使下游地区防洪标准从原来的5年一遇左右提升至20年一遇至50年一遇。

潜明水库的建设,不但让“横跨六十载,接力几代人”的缙云人民的梦想逐步照进现实,更为全省水利事业贡献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于担当、追求极致,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潜明精神”。

为了保证进度,让潜明水库尽快造福于民,水利工作者们不断优化方案,通过全面分析、科学研判,勇于创新尝试,开创了省内汛期围堰的先河,为水利事业贡献了珍贵的“潜明经验”。“2016年4月底,正值汛期。我们考虑到本地梅汛期洪水较小、出梅后有段伏旱期的气候特点,邀请水利专家对方案反复论证,因势制宜编制周密的度汛方案。刚入汛期就进行围堰施工,最终顺利完成围堰,让工程提前半年多开工建设。这样不仅赢得了时间,还保证了大坝基础混凝土在低温季节浇筑,确保工程质量。”缙云县水利局局长朱高阳介绍说。

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关系国计民生,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百项千亿”建设推进两年来,我省防洪排涝能力稳步提升,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提升标准 打造“高速水道”

江河湖泊,是浙江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之一,也是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随着五大平原骨干排涝工程、五大江河干堤加固工程的快速推进,沿海主要平原网络化强排布局得到完善,浙江平原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

杭嘉湖平原治太五大项目除杭州八堡工程外基本建成,余姚城区包围圈实现全封闭……在杭嘉湖、萧绍、宁波、温州沿海、台州沿海等五大平原上,一批骨干排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截至2018年底,65项五大平原骨干排涝工程中,已完工见效5项,累计新增强排能力594立方米每秒。

长山闸,无疑是平原排涝工程里的一颗璀璨明星。2017年6月15日上午,杭嘉湖南排工程中作用最大的长山闸站完成大修后首次应急排水。这标志着经过紧张的“百日攻坚”,长山闸大修工程终于通过验收,比正常工期提前4个月,可以在主汛期发挥作用,保障了长山闸工程具备5孔应急排涝能力。

数据显示,2018年汛期,大闸共抵御台风6个,抵御超高洪水2次。特别是在面对“云雀”“山竹”台风带来的超强暴雨导致的超高洪水时,长山闸大闸4次启动5孔排涝,单潮排涝量达1000万立方米左右,为嘉兴市的防汛抗台减灾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湖州,通过兴建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等10余项重点水利工程,实现“强排成网”,排涝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同时,通过整治,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改善太湖和苕溪流域的水环境状况,实现2020年苕溪入太湖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的目标。2018年12月,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完工见效。

与此同时,全省五大江河干堤加固工程建设也在大力推进中,截至2018年底,已完工见效8项,累计完成干堤加固301公里。

丽水莲都区保定村,瓯江大溪段从村边流过。远处宽阔的河道上,一只白色的水鸟轻轻落在水面,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田园风景画。

“以前是石头搭的大坝,很脏乱。现在好多了,村庄都变漂亮了。”家住保定村的吕大爷笑着说。据丽水市水利局规划处处长汪小阳介绍,丽水市大溪治理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排涝以及改善水环境。工程建成后,可提高丽水主城区及大溪沿线防洪能力,进一步完善丽水防洪排涝格局。同时,结合生态修复建设瓯江干流防洪堤,保护与修复瓯江水生态系统,为打造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瓯江发挥重要作用。

安全生态,清水畅流。一条条安全与美丽兼具的清水廊道、“高速水道”,组成了我省强大的河湖基础设施网络,有力支撑着我省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目标大步迈进。

注重生态 放大治水红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发挥水优势,做活水文章。水是浙江的灵魂和名片,也是优质的生态禀赋和战略资源。如今,防洪排涝的成效已经初显,建设水利工程有了更高标准。水利工程不仅能够守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发挥美化生活的作用。

“百项千亿”建设进入第二年,浙江因地制宜,在水利工程建设上融入了更多新观念和新实践,更好地满足了文化、产业、管理及美好生活的发展需求。

一品一韵,一步一景。在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中,湖州市新增了乌象坝生态湿地、东苕溪绿道工程,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深入挖掘沿线的溇港文化、运河文化、苕溪文化、治太文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水文化展示项目,助推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力争将其打造成集水乡观光、休闲运动、古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乡特色旅游休闲地。

丽水市大溪治理工程(莲都段)大港头标段位于莲都区古堰画乡景区。在这里,千年古樟树群、古镇、古村落,和秀丽的瓯江风光相互映衬,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美术写生者。

在大溪治理中,莲都区根据景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量身打造了治理方案,防浪墙采用“直立式挡墙+片石贴面”的设计,堤顶铺设石板路。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为原生植物专门设置了“树井”,既保证了防洪能力,又保持了原生生态,实现了水利工程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实现了人水和谐。

湛头滞洪区位于嵊州市城区的北面入城口,是嵊州市城区的门户。区内洪涝灾害频繁,威胁着东侧的经济重地——浦口开发区,土地利用价值低,部分土地无法有效利用,成为城市周边的低品质区块。

2016年,总投资15亿元的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被列入浙江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项目。经过两年建设,当初的低品质区块华丽变身,取而代之的是集蓄洪防灾、环境修复、生态美景于一体的亲水公园。该工程完成以后,不仅大大提高了重点保护区内的防洪能力,保障民生安全,还打造了山水生态城市的景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这片7.44平方公里的滞洪区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艇湖城市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度假、旅游的“小西湖”。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理念之下,“百项千亿”工程同时全面提升着水利工程的生态服务功能,打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带,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治水红利”。

全局谋划

助力高质量发展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备的要素,水利工程与地方的发展大局密切相关。

在“百项千亿”建设过程中,我省科学谋划,全局考量,让水利建设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上看生态、堤上看景观、路上看发展”。走在钱江世纪城的钱塘江防洪大堤上,眼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钱江世纪城是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是杭州区域性商务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金融、商贸、科研、居住、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生态化的城市发展区。

随着区域在杭州市城市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原先的堤防50年一遇的防洪潮能力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必须提高防洪潮标准,同时又要兼顾城市生态景观、展示杭州风貌。

钱江世纪城安全生态带工程的建成投用,使钱塘江杭州南岸海塘形成百年一遇规划封闭圈,钱江世纪城区域防洪标准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在建设工程中不断优化“诗画江南”宜居环境,将自然、人文、绿色、特色、舒适等元素融入到项目建设,以钱塘江浑厚的历史文化为主线,将钱江世纪城沿江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历史文化、商业服务、运动健身于一体的沿江生态之廊、城市文化之廊和休闲健身之廊。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老百姓能在优美舒适宜居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工程建成后,不仅有效保障了防洪排涝安全,还打造了钱塘江沿江新的景观区,网易、北大等一大批名企名校落户钱江世纪城安全生态带,带动了钱江世纪城的经济发展。

当前,伴随着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凯歌,对我省流域区域防洪排涝格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杭州为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大湾区空间格局的一廊,迫切需要拓展排涝通道,提升排涝能力。保障杭州主城区防洪安全的西险大塘迫切需要按200年一遇达标加固。富春江北支江需要恢复行洪,完善防洪体系,同时满足亚运赛事涉水需求……

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围绕“基本实现全省五大江河防洪能力、五大平原排涝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规划标准,杭州市、宁波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的目标,进一步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浙江从实际出发,研究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项目调整方案。2018年12月,省水利厅联合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印发了《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库调整方案》,方案把项目库分成建设和储备两类,新增了平阳县南湖分洪等22项重大防洪排涝工程(其中2项为子项)。调整后,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共有158项、总投资3269亿元,其中水利项目共132项。

同时,浙江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充分利用好推进百项千亿防洪排涝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突出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实行挂图作战,狠抓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防洪排涝综合管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身处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浙江,浙江水利人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责任使命,把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当做重中之重任务全力推进,聚焦目标抓进度、全力以赴抓项目,彰显了水利人的担当。从全流域补短板需要到更高层次的谋划,浙江水利在不断提升标准、创新实践的治水道路上,砥砺奋进,铿锵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