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水利局局长 狄鸿鹄
浙江省温州市河网密布,素有“浙南水乡”之称。2018年以来,温州高标准建成37条(个)市级美丽河湖,河道总长度208公里,其中创成14条省级美丽河湖。
今年,温州市将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河”这一理念,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为工作目标,按照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质量,做好河道治理、堤塘建设、水库调蓄、水闸排涝、生态补水等工作,努力实现“美丽河”向“幸福河”升级,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补齐河湖短板维护河湖水生态
温州市将通过河道拓宽、生态改造、退地还河等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扩大水域面积,拓展行洪空间,提升堤防标准,逐步解决河湖短板问题。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境内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江及中小流域治理,完善市区供水保障体系,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
加强平原河网排涝设施建设,通过河道清淤疏浚等措施,连通河道水系,进一步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全面实施生态堤岸建设,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实现水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发挥更大效益。
升级水利监管民生发展齐头进
温州将继续依托河湖长制,全面加强河湖常态、长效管理。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全市范围内非法侵占水域、非法采砂、乱扔乱堆垃圾、违法违规建设涉河项目等问题,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持续推进“无违建”河道创建,切实加强水域空间保护。
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加强河湖管护,全面推行“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现场巡查”的河湖监管措施,不断提升河湖规范化、智慧化监管水平。加快建设水管理平台,落实“可视化管理”,努力提升水利工程智慧化监管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让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增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承水乡文化幸福河湖增品质
坚持继承水道文脉、彰显水乡特色,深入研究每一条(座)河湖的人文特色、文化历史,将温瑞塘河文化、海洋渔耕文化、廊桥文化、楠溪耕读文化等人文元素融入幸福河湖建设,着力丰富和提升河湖内涵与品质,重现“水乡记忆”,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当地独特、亮丽的风景。
因地制宜建设滨水公园、沿河休闲绿道、亲水设施等配套工程,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打造高品质水景观,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休闲娱乐、月光漫游、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持续兴水之利倾力为民谋福祉
始终坚持“水利为民”的理念,对全市河湖建设进行统筹谋划,将“幸福河”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五美”新温州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紧密结合,综合考虑防洪、生态、景观、文化、便民等功能,切实做到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多功能开发。
在保护好河湖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大力培育水经济产业,鼓励发展农庄经济、特色民宿、休闲农业等涉水旅游休闲项目,带动河湖周边产业发展转型,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给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