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燕等2位代表:
你们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强我市山区单村供水饮用水源保护和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你们在建议中对山区单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建设、保护等薄弱环节的分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提出的有关加大山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地管理保护的建议及措施也很有意义。保障农村群众享受供水充足、水质安全的用水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我局将以民生为根本、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组织做好农村地区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一、“十三五”期间全市城乡供水能力提升情况
瓯江翻水站维修加固、乐清淡溪水库保安加固、苍南云遮水库、泰顺文祥湖等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新增年引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瓯江引水、泰顺县樟嫩梓水库及供水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圆满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任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22亿元,提升了17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水平;全面建立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机制,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完成268个200吨及以上级农村水源地保护范围(保护区)划定,以及水源地标志牌设立、隔离网建设等水源保护规范化建设。
二、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成效
我市去冬今春出现了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气象干旱,导致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在严重的旱情环境下,我市近三年来经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的供水工程起到了增源、节流、净水三方面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部分农村因旱饮水困难情况。主要建设成效如下:
一是水源新增扩蓄。在容易发生干旱的高山地区,新建小堰坝、大口井水源工程等1193座,新增原水管道长度3901公里,努力形成多水源互补的供水格局;全面扩建蓄水池,新增日供水能力11万吨,人均日可用水量标准从70L提高到130L。
二是管网连通降漏。实施城镇供水管网延伸1719公里,减少零、小、散农村供水站565处,新增92.4万农村居民纳入城镇供水保障体系,干旱期用水有了彻底保证;改造村内供水管网6153公里,有效降低了跑冒滴漏等供水流失,管网漏损情况明显下降。
三是净水规范专业。安装一体化净水设施1892套,每个单村供水站标配凝絮、过滤、消毒等处理环节,大幅度提高出厂水质,减少“黄泥水”;并由当地水务集团组建单村运维队伍,根据需用水量及时调整设备参数,全市枯水期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这几年,虽然我市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标准和管护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农村供水水量稳定、水质安全、服务便捷等方面离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仍有差距,下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障、工程提质、长效管护等方面工作。主要推进四项工作:
(一)统筹加强水源谋划和建设。一是加强总体规划布局。科学制定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以“全域成网、南北共济、多元互补”为目标,着力构建以流域上游控制性工程为主要水源,以河口水利枢纽为重要补充,以引调水工程为必要手段的水资源体系,推进全市“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二是实施联网联调工程。加快实现“大水源+多水源联网联调”为主的水源配置格局,推进苍南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赵山渡引水工程渠系扩能保安、乐清水库联网联调工程一期、文成县西北部城乡一体化供水提升等项目,构建区域联网互济水资源配置格局,大幅度提升城乡地区干旱应对能力。三是推进大中型水源建设。建成泰顺樟嫩梓水库及县城供水工程、乐清市樟布岙水库,开工建设瑞安市大坪水库、瑞安市六科水库、永嘉县白水漈水库,扩建乐清十八玍水库。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新增年引供水能力8亿立方米,同步淘汰一批低、小、散的单村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二)联合推进水源监管和保护。一是推进水源地数字化管理工作。在主要水源地设置关键水质指标自动监测设备,结合每县“一个统管机构、一个检测中心、一个智慧大厅”建设,逐步实现水源信息、制水信息、供水信息等在线管理、智慧监控、自动预警,确保源头安全。二是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做好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及保护工作,定期开展水源地巡查,重点对可能影响农村水源地的化工、造纸、采矿、制药等风险源和生活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畜禽养殖等环境风险源进行排查,及时消除各类环境安全隐患。三是推进水源地规范建设工作。强化农村水源地“划、立、治”等工作,全面排摸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现状,加强小型水源工程规范化建设,建立水源地名录和档案,及时公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名录,设置界标牌、警示牌、宣传牌、隔离带等设施。
(三)全面健全县级统管长效机制。一是坚持同质饮水标准。以“同质、同标、同服务”为目标,加强统管队伍建设,建立从县总公司到乡镇分公司,再到村级供水站的分级管护体系,不断完善县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健全农村供水工程应急保障工作机制。二是健全统管长效机制。加强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力度,重点对水源水质、制水工艺、供水水质等方面开展检查,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长效管护评估,督促指导县级统管单位加强水源管理保护,定期开展水质自检,对发现的饮水安全隐患进行清零。三是加大智慧管护覆盖面。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信息化改造工作,安装数字化终端感知设施,推动单村供水站自动化、智慧化、无人化运行,以科技手段推动县级统管高标管理、效能升级,进一步提升统管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节水管理和正面宣传。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一户一表”工作,督促指导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单位及乡镇推行阶梯水价、分类水价等,因势利导采取“困难返补”、“以奖促收”等方式,做好农村节约用水、有偿用水工作,足额收取水费,定期公开收支,形成长期有效的水费收缴机制。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海报等媒介加强节约用水、水资源宝贵的宣传工作,杜绝水资源浪费。及时公开供水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安排专人值守,及时疏导处理群众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为群众送上贴心的用水服务,切切实实保障农村居民“喝好水”。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支持!
联系人:陈曦,联系电话:88224046,13858751738。
温州市水利局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