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陈超 报道组王荣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鹿城辖区的温瑞塘河水系东起蒲州河,西至丰门河,南到官渡河,北向汇入瓯江,平原河道总长70.62公里,水域面积2.59平方公里。它既是灌溉和排涝河道,也是沿河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和航运水道,数千年来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温州人。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日翻新,曾经的水乡泽国如今楼宇遍地。母亲河在见证温州发展的同时,却也留下了深深的伤疤。河水黑臭、垃圾成堆一度让居住在鹿城的居民避河而走,伤的是母亲河,痛的是水乡百姓。
“环保部门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区为抓手,切实履行环境保护综合监督管理职责,扎实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鹿城区环保局局长徐一峰告诉记者,环保部门将具体在加强涉河工业企业监管、督促落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做好“两河”整治综合协调及水质监测服务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今年以来,鹿城区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启动水环境治理攻坚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打造“美丽浙南水乡”,努力做到“三治三改一提升”即治污、治脏、治违;改造、改建、改善;切实提升适宜人居的公共水环境质量。按照“统筹协调、摸清底数、按图作战”的要求,编制治水规划,统筹推进垃圾河、黑臭河整治,清淤疏浚、截污纳管、河岸美化等水环境治理工作,还母亲河以清澈秀美的容颜。
源头入手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建设
住宅区和城中村的污水直排塘河,是造成河水浑浊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一些城中村边的支流河段。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污水直排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继而转为黑臭。
长期以来,市区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在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去年,市政府提出要坚持“一城一网一主体”的原则,鹿城区创新工作模式,采取由区塘河管委会牵头,区住建部门技术指导,属地街道实施的方式推进,顺利打开片区污水整治局面。目前,该区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88.7%,正朝着“2014年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的目标努力。
目前,鹿城区涉河工业企业共271家,其中有工业废水产生的17家企业已经全部纳管排放,其余以生活污水排放为主的企业254家。为了进一步强化治污效果,区环保局对现有污染源进行深化治理,实施“阳光排放”工程,开展“纳管达标排放提标”专项行动。在去年开展电镀行业整治入园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了化工、印染、造纸、合成革等“四大行业”的整治提升。作为目前全市最具规模的污水处理企业,杨府山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在鹿城区的污水处理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该污水处理厂坐落于市区会展路,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20万吨。记者了解到,该厂处理采用前置厌氧池的奥伯尔氧化沟工艺,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完全混合反应池的串联型式,可以兼有完全混合式与推流式的好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当前,纵观鹿城全区,污水处理系统已初具规模。
市区东面有日处理规模为20万吨的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西面有西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规模为10万吨。此外,还有轻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后京电镀园污水处理厂也正为污水处理“发力”。
接下来,鹿城区还将通过市区两级联动,共同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眼下,市级部门负责建设的西片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中,建成后,日处理15万吨的规模,将大大提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此外,七都岛污水处理厂和临江沙头污水处理厂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建成后,七都岛污水处理厂(一期)每日能处理1万吨污水,而临江沙头污水处理厂则每日能处理1500吨污水。
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也在逐步加强,几年来,鹿城区始终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置于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内,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有机结合,在建设规划、力量整合、资金投入等方面与新农村建设项目有机组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目前,藤桥镇、仰义街道、七都街道已有45个行政村建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总日处理规模达5200吨;11个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建,预计建成投运后可新增处理能力1700吨。
此外,鹿城区还通过水环境治理GIS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监控体系,建立河道地理信息、水质水文、污染源等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实现科学治河。
多措并举共赴“河道游泳之约”
九山湖畔,绿树成荫、波光粼粼,无论是清晨或者是午后,漫步湖畔的人们放眼望去,轻易便能找到在湖中嬉水的人群,许多成人带着孩童,抱着救生设备在水中嬉戏,也有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在水中变化各种泳姿嬉戏打闹,享受着大自然赐予、馈赠的这份清凉……但在白鹿城里,像九山湖这样能游泳的水域并不多,今年以来,鹿城区上下倾力,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按照“一城一网一主体”的原则,强力推进鹿城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无缝衔接、合力推进,与市民共赴“游泳之约”。
在丰门河段的瓯浦垟河,记者发现河水散发着恶心的臭味,河流几乎变成了淤泥地,淤泥中夹杂了塑料、破布、皮革。但就在河道的不远处,几个工人穿着专业的雨衣、雨靴,站在河道上,专心致志的用高压水枪对河道淤泥进行冲刷清理。
清淤是治理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近段时间鹿城一直在做清淤工作。据悉,丰门河(康城段)是鹿城区重点治理的黑臭河道之一,丰门河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约8亿元,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清淤、驳坎、栏杆、绿化等,工程已于8月进场施工,年内计划完成总工程量40%,目前区农林水利局已会同双屿街道抓紧推进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根据市区两级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整治大会战的安排部署,鹿城区共实施27个片区污水整治建设,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污水排放口2132个,其中19个片区要求在年内完成,8个要求2014年6月完成。在黑臭河、垃圾河治理方面,已基本完成瓯浦垟河、丰门河(康城段)清淤;双井头河、矮凳桥河、鱼鳞浃河等黑臭河生态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维养和修复期,河道黑臭现象得到缓解,小鱼重现河道。
此外,鹿城区还超常规推进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倒排时间节点,所有挂牌的垃圾河黑臭河实行“河长制”,属地街道、村、社区的管理人员负责长效监管,落实责任到位,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大会战年度任务,并加快推进沿河城中村和旧村改造,深入开展沿河滨水公园建设和全面加强环境综合管理,确保“四边三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为守住正在“换血”中的母亲河,鹿城区积极组织全民行动,人人参与,共同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母亲河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社区党员、楼幢长、环保志愿者组成义务护河队,定期在河边巡逻,清理垃圾死角、入户宣传;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认养沿河绿地、认捐树木;辖区学生把保护母亲河知识融入课堂,形成小手拉大手的氛围。
河道环境的保护,需要日常管理和长效监管相结合。近年来,鹿城区逐步建立健全清脏拆违、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温瑞塘河保护区范围内无现行违法建(构)筑物,每月保证8次水陆同步巡查。逐步完善投诉举报办理机制,除了开辟投诉举报热线,还通过市长专线、区长热线,接受群众投诉。
此外,鹿城区在塘河沿线涉河企业监管方面,多次开展地毯式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污染企业名称、地点、生产规模、污染因子、排放量及排放去向等基本信息,并分门别类健全完善监管档案。同时开展“纳管达标排放提标”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治污效果。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加强对新建项目的严格把关,对工业废水不能纳管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或排入江(海)的塘河沿线区域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全力推进重现母亲河美丽容颜
今年6月,省委书记夏宝龙要求“推进转型升级要以治水为突破口”,要通过治水的倒逼,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治水治出转型升级,治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青山绿水。这也为鹿城以治水为突破口,建设鹿城美丽浙南水乡指明了方向。
根据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精神,接下来,鹿城区“治水”将注重水里与岸上结合、与城中村改造结合,同时做好综合配套基础设施联网等工作,努力做到“三治三改一提升”,切实提升适宜人居的公共水环境质量。针对截污纳管、城中村改造、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工作,鹿城区各有关部门和属地街道按照治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围绕以“每一条河治理”为突破口,结合“四边三化”、“清理河道清洁乡村”行动、绿道建设和老百姓反映强烈敏感热点,大力治理水边“三化”。
鹿城区现正处于治水组织实施项目的攻坚阶段。年内该区将全力完成重点区域河道周边旧村、旧居拆迁,取缔重点区域沿河马路菜场;完成市挂牌瓯浦垟河、丰门河(康城段)、双桥河、广化河、十八湾河、黄龙浃河、双井头河、矮凳桥河、鱼鳞浃河等9条河道黑臭治理,全面推进改善西部黑臭河道水质,加强滨江商务区黑臭河道治理。
在日常管理上严管严治,机制明确。做到“两个一律”,即凡是对水环境造成破坏的一律要严治;凡是对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或屡教不改的一律从重处罚。通过河道执法中队的建设,促进联合执法,定期巡查,严查乱搭乱建、泥浆入河;通过环保倒逼,严查非法排污单位,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舆论监督,部门联动,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清脏治乱,重点整治沿河农贸市场,查处垃圾入河、污水直排。
此外,还将结合今年《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及《温州市塘河保护管理办法》颁发3周年之际,计划启动系列活动,使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更加深入人心,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保护塘河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