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舒畅
微博问政、文脉之旅、爱心公益……这是一次网友文化的激情碰撞,是网络文明的一次大汇聚,是网民这个新型社会群体尽情释放自我的舞台。
历时9个月,22项主题活动,数十万网友倾力加盟,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温州市第五届网络文化节,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网络这一新媒体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
借力政务微博,网友们在线行使了舆论监督的权利;通过文脉之旅,素昧平生的网友相聚寻找城市千年记忆;举办爱心公益活动,将网上网下的“小爱”,汇聚成无疆“大爱”,帮助弱势群体……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对此次网络文化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说,网络文化节活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网络盛宴,既接地气,又连民心,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为繁荣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提供了很好的舆论支撑。
政务微博听民声,网友问政齐监督
温州市网络文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文化节在策划的过程中,更为注重体现和推动“网络政务建设”这一主题。
活动期间,主办方开展了“温州十大影响力政务微博评选”、首届“温州十大名博”评选和“温州市第一批文明网站”评选活动,并开设了网络投票平台,让网民们参与互动。
经过层层激烈的角逐,温州市公安局新浪官方微博“平安温州”等10个微博从56个参评微博中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政务微博。
“平安温州”微博,在微发布、微辟谣、微破案、微防范、微打拐、微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倾听民众呼声、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阵地;“温州鹿城发布”微博,通过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分享生活资讯,与网友分享“创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的美好愿景;温州旅游官方微博,通过与游客分享吃、喝、玩、乐、购物、出行等方面的信息,向外界展示“时尚之都、山水温州”的魅力,而成为众多网友时尚生活的“掌上通”。
而微博问政作为当下最流行的政府信息公开、百姓参政议政渠道,也越来越受到网友们的关注。此次网络文化节的特色活动之一——首届“温州十大名博”评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除博主年度发博数、博客浏览量等“硬指标”外,博文质量、博客人气等“软实力”也需经过考量。最终,马津龙、焊生、吾行吾摄、夜雨潇湘、蔡钒、圆荷泻露、金成濠、贤明居士、锡东刀客、laojuan等10人从百余名候选人中胜出,获首届“温州十大名博”称号。
登陆蔡钒的博客,有关民主监督、市民考察、市两会的内容一应俱全。“公共自行车——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刹住奢侈之风,需要信仰,更要监督”、“能够为民请命,爽!”……身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政协委员的她,自2011年注册温网博客以来,共发表博文近400篇,既有对温州历史的回顾,又有对民生话题的思考。“我的博客,更多的作用还在于做好民意的上传下达,既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又做好百姓的传声筒,搭建百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蔡钒说。
而经济学家马津龙的博客里,更多的则是对温州金融政策的解析。“五周年,看温州‘小贷’发展”、“让传统企业搭上‘电商’快车”……针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他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不仅迎来了较高的点击率,其中一些话题还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线上线下齐发力,文化传播聚人气
走进文化礼堂,走进精神家园。作为本届网络文化节活动的特色活动之一,我市文化礼堂建设也是可圈可点。
前不久,位于雁荡山脚下的乐清市松垟村像过节一样热闹,上千位村民和众多网络名博博主齐聚一堂庆祝松垟文化礼堂的落成。民俗馆、雁山讲堂、文明礼仪窗、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室、文艺廊、风采廊……白天,村民可以在这里看书、健身、下棋、听讲座;晚上,一场场精彩的大戏、数字电影轮番上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事实上,松垟文化礼堂只是我市农村文化礼堂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301家农村、社区、民营企业文化礼堂,其中省级重点农村文化礼堂建成198家,走在全省前列。
在建设过程中,11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着力推广“三堂六廊七礼八大员”建设模式,为村民打造个性鲜明的精神家园,如鹿城驿头“两程文化”、瓯海杨宅“侨乡文化”、龙湾区河滨的“善文化”、瑞安市溪坦的“梅源文化”、永嘉屿北“红色文化”、平阳梅里“和剧文化”、文成下垟“知青文化”等。
如此各富特色的文化礼堂在创建过程中就线上线下齐发力,在各地开设实体文化礼堂的同时,同步开设网络文化礼堂。借助网络的平台,博友的力量,各类积极向上的道德宣讲、文化礼仪活动实现了在线播放,精神家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也因此更强!
千年瓯越,古城寻踪。以记者走读、市民献智、艺人展演、专家品味等形式开展的“寻找温州城市千年记忆暨温州文脉之旅”系列活动,则将网络文化节引入高潮。
追溯永嘉盐场前世今生、寻访泰顺国立英士大学文脉、感受古桥沧桑、解读崖刻文化……在为期半年的时间里,众多网友、市民和文艺界人士一起,以朔门街、东瓯王庙、永昌堡等标志性古迹为中心,分陆上、水上、山上三条线路进行文化寻踪,共同见证温州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给我一整天,还你三百年。”在永昌堡内,龙湾区历史学会会长潘伟光这样说道。一位网友感叹,此番文脉之旅最大的收获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挖到了大宝藏。
在文脉之旅同期,主办方还推出了讲述老房子的故事、征集城市千年记忆摄影作品、“非遗”项目巡回展示、千年记忆大讨论、中小学生讲温州故事比赛、文脉之旅采风、文化古迹手绘地图制作、最受欢迎十大文化古迹评选、《温州城市千年记忆丛书》编辑出版、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等11项活动,呼吁线上线下的朋友一起行动起来,挖掘温州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凝聚网友微力量,传递向上正能量
十年公益,感恩有你。本届网络文化节期间,恰逢温州网爱心屋十周岁生日,数千名网友通过网络视频、博客留言等方式,为这个洋溢着温情的大家庭送上暖暖的祝福。
十年间,正是扎根网络平台,将一个个素未谋面的网友“爱心”微力量凝聚成一股坚持了十年的“大爱”,十年间,爱心屋累计结对或帮助贫困学生300多人,成立爱心助学点9个,爱心图书室13个,累计捐赠图书2.5万余册。
而本次网络文化节的另一项活动——“寻河浙江保护母亲河公益行动”,更是让我们见证了网络凝聚网友环保的力量。
“台州母亲河支流三山河污染几时休”、“绍兴市长话游泳的底气”、“金华长湖污染严重”……网友的这一篇篇调查手记,看似直指黑臭河乱象,实则是给主管部门施压,让“下河游泳”的民生诉求早日实现。
“红段子”短信、微小说创作、“真善美”随手拍……在本次网络文化节里,11个县(市、区)推出的创意活动令网友们“拇指大动”,纷纷以照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入到活动中来,将线下的美好生活与网友们一起分享。
鹿城通过举办社区网络金秋文化节,强化与网民的互动;龙湾开展“网络媒体微博看龙湾”活动,传播深厚的文化底蕴;瓯海开展“美丽瓯海随手拍”活动,展示人民和谐的幸福生活;乐清开展微小说比赛,宣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瑞安举办意见领袖论坛,引导网民理性上网;永嘉通过“知名网媒看永嘉”活动,展示楠溪江山水文化;平阳开展“三心四德随手拍”活动,发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苍南举办“红段子”比赛,歌颂美好生活;文成开展“刘基网络文化展示”活动,宣传刘基故里;泰顺通过摄影网络巡展,彰显风土人情;洞头举办“海洋的呼唤”摄影比赛,展现多姿多彩的海岛生活……
网络生活,有你有我。来年,我们再相聚,为文化的盛宴,为网络的精彩!
【中国(洞头)海洋海岸全国摄影大展】
一百多个岛屿如珍珠镶嵌东海,三百多公里海岸线似彩带环绕碧波,海岛洞头魅力无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打造国家级海洋公园,全方位展现洞头独特的海洋海岸风貌,展现多姿多彩的海岛生态、旅游、经济、文化等魅力,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温州市委宣传部、洞头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海洋的呼唤——中国(洞头)'海悦城杯'海洋海岸全国摄影大展”。历时7个月的作品征集,7次网络主题摄影活动,共收集到全国各地摄影师拍摄的洞头主题摄影作品1万多幅(组)。
【美丽瓯海随手拍】
由瓯海区委宣传部、瓯海区新闻中心发起,发动全市网民,以“美丽瓯海”为主题,通过手机、照相机等影像工具,将身边的新鲜事、幸福事、趣事以及瓯海的发展变化记录下来,并通过网络向全市人民展示瓯海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以及人民和谐、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读永嘉】
由永嘉县委、县政府主办,永嘉县委宣传部承办的“知名网媒看永嘉”活动,邀请全国60多家知名网络媒体来永嘉,领略楠溪江秀美的自然风光,品味古村落丰厚的人文风情,解析中国长寿之乡的养生密码,切身感受永嘉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中国梦·廊桥梦”中国(泰顺)微电影大赛】
由温州市委宣传部、泰顺县委、泰顺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央网络电视台共同举办“中国梦·廊桥梦”中国(泰顺)微电影大赛活动。泰顺新闻网开辟专题网页进行宣传,通过微电影展示了泰顺独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历史底蕴,进一步提高了泰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