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转载
温州日报:在保护中谋划绿色发展——文成县珊溪镇党委书记程东谈环境资源利用
发布日期:2013-09-11 09:02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日报 字号:[ ]

程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刘伟摄

提起文成县珊溪镇,很多人会想到珊溪水库。十年前,这个改变饮水质量梦想的项目正式启动,汩汩珊溪水开始福泽500万温州市民,但同时也在改变着珊溪镇的发展路径。

“珊溪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埠重镇,辐射面涵盖了周边诸多乡镇。”珊溪镇党委书记程东向记者介绍,但在水库建设后,许多乡镇被水淹没,库区移民达3万人左右。珊溪镇的集聚效应,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失去,珊溪也从名副其实的“中心镇”,滑向了“边缘镇”。为此,从2006年开始,珊溪镇逐渐调整规划,“绿色发展、生态致富”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

当好“大水缸”守护人

“我们要当好温州‘大水缸’守护人的角色,在保护中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说起水源地的保护,程东言语中斩钉截铁。

正是这样的目标定位,珊溪对于企业准入,可以用“严苛”来形容,只要稍有污染的企业都不能进入。这几年,珊溪镇不仅拒绝了多家工业企业,而且还放弃了一些已有的企业。目前该镇最大也最知名的企业——温州市伯温酿酒有限公司,也在做外迁的准备工作。

一边是拒绝企业入驻,丢掉创造更多GDP的机会,一边则是投入大量资金,守护好水源涵养区的环境。

程东说,珊溪镇沿溪而建,当地人把珊溪流经集镇这一段,称为珊溪坑。由于人口集聚,珊溪坑曾经淤积严重,河道周围遍地垃圾。3年前,当地启动了珊溪坑综合治理工程,投入3000多万元,对两公里长的河道进行疏浚和堤坝加固,分段修筑了拦水堰坝,沿溪修筑了亲水步道,并在两岸进行了绿化。

环境美化了,百姓的素质也跟着改善。近年来,清洁家园行动让珊溪的面貌大为改观,通过“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方式,生活垃圾不再随处乱扔了。而通过实行河道段长制,河道得到了常态化的治理和监管。

“治水、护水,根子还在岸上。”程东介绍,今年珊溪镇正在加紧截污纳管,待珊溪巨屿污水处理厂明年完工,珊溪镇就可以实现雨污分离,结束集镇两万余人生活污水直排的历史。

绿色发展生态富民

进入珊溪镇,能看到一幢结顶不久的商住楼“珊溪大厦”,这里的房价为每平方米六七千元。水库所具有的恒温效应,成就了珊溪独特的宜居环境。

“拒绝了污染,留下了青山绿水。现在绿色生态,就是珊溪最大的资源、最丰厚的财富。”程东介绍说,珊溪水库飞云湖和百丈漈组成了“百丈漈-飞云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而水库是核心景区,如何利用好这张“金名片”,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是珊溪长远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相对于百丈漈,飞云湖的旅游基本没有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程东坦言。如今,作为文成旅游集散副中心的下湾旅游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中;总投资1.8亿元,以星级酒店、企业会所和连体排屋为开发主题的百万山庄,也在加紧建设。这两个项目一旦完工,将极大提升珊溪的旅游接待能力。

在程东的设想中,环飞云湖可建成温州唯一的沿水库绿道。闲暇时光,人们可以骑自行车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也可以坐电瓶车感受湖光山色之美,更可以泛舟飞云湖,体验当年刘基“朝入青山暮泛湖”之乐。

而在飞云湖的周边,珊溪镇正重点打造塘山农业生态园、西山天和农庄这两个生态农庄。其中,投资2000多万元的塘山农业生态园,将是集水果采摘、健身、垂钓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而西山天和农庄,将建成集养生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庄。

以飞云湖旅游为支点,珊溪还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宽旅游内涵。重点发展以杨梅采摘为主的农家生态游、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英纪念馆的红色旅游、电厂参观为主的科技工业游和以“孝、商文化”为主的文化商业游。

程东颇为自信地告诉记者:“珊溪水库的建设,对于珊溪的发展有利有弊。只要悉心谋划,立足和张扬现有优势,珊溪将会重拾曾经的繁华。”如今,全域化的景观打造,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在珊溪正有条不紊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