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豆腐在新厂房的生产作坊
近年来,乐成街道垟下村的乐清市白玉豆腐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玉豆腐厂”)出产的白玉豆腐,因其使用的水清、黄豆好、工艺精,在乐清境内近半的颇负盛名,占据了乐清豆腐市场份额。但因其废水处理设施简陋,废水直接排入溪流,举报不断。
今年4月初,乐清市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多次上门检查,发现废水顺着溪流,流到乐清备用水源——十八玍水库中,对供水造成极大隐患。市环保局立即责令白玉豆腐厂停产,并立案查处,同时向市政府汇报。
8月初,市府办牵头,在环保局、乐成街道、法院、住建局、国土资源局的共同帮助下,白玉豆腐厂予以搬迁。
初闻搬迁抵触大
今年4月26日,市环保局接到群众反映白玉豆腐厂废水直排污染环境的举报件后,立即责令乐清市环境监察大队城区中队执法人员进行调查。
“4月28日,我们赴现场勘查发现,白玉豆腐厂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未建成污染防治设施。”乐成环境监察中队副中队长徐卫峰说,“检查时白玉豆腐厂正在生产,调查发现,这家工厂年产豆制品260吨。废水经一简易处理池后排放到溪水中,直接影响下游的十八玍水库水质。”
“我们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并要求其依法申报环保手续。”徐卫峰表示,白玉豆腐厂当时投资了十多万元建造污水处理系统。
在7月初,温州市环保局“绿剑行动2号”中,白玉豆腐厂被查出污水处理系统不合格,有废水直排现象。
乐清环保局了解情况后,立即要求白玉豆腐厂停止生产,并搬迁厂房。
“一开始白玉豆腐厂老板林峰很不愿意,抵触情绪较大。我们就去了他的厂区四五次,与他交谈,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是与他讲道理,二是进行法制宣传,将白玉豆腐厂存在的问题一一说明给他听。”徐卫峰说,“当时林峰自己来环保局也有两三次了。我们也深入了解到他的困难。”
当时白玉豆腐厂搬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厂房问题,当时垟下村的白玉豆腐厂厂房面积有2000平方米,但是在乐清城区或周边,一下子很难有这么大面积的厂房。并且,光有厂房还不够,还必须要有纳管,即污水必须接入埋设在城镇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系统中,不得再次直排入河。二是费用问题。
“当时我花了十几万元,刚弄好一个污水处理系统,也想要做到废水达标排放。一下子就一刀切让我搬掉,我怎么能承受这损失!”林峰说,“乐清附近2000多平米的大厂房一年都需要几十万元的租金,这成本一下子比垟下村高了很多,实在是难以承受。”
多方合力始搬迁
十八玍水库作为市区旧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地,缺水时将直接供北门一万多人口饮用。
“环保部门在7月份与法院、乐成街道等一同联合执法,对白玉豆腐厂予以停产。同时,多次上门做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徐卫峰称。
8月初,白玉豆腐厂实施了搬迁,在问及配合搬迁时,林峰这样回答:“搬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经过环保部门多次的思想工作,我也认识到,在上游开这样一个豆腐厂对下游水库可能会造成污染,自己良心压力很大;二是乐成街道在我找厂房搬迁的工作中也给了很大的帮助,帮我们找到了生产厂房。”
“当时搬迁的时候,搬了一个星期,有叉车、吊车、货车等等。毕竟厂子比较大,设备也很多。”林峰说起搬迁,眼中还泛着泪光,“我们厂本来有2000多平方米,现在搬到潘家垟村的厂房里,只有300多平方米了。原来二十几个工人,现在也只剩下8个。”
随着交流的深入,林峰也慢慢想通,毕竟白玉豆腐厂开在垟下村对饮水的安全存在隐患,对附近的村民生活也带来了很多不便。现在潘家垟村的厂房,已经纳管,而且经过几个月的摸索,生产出的豆腐质量已经与之前相差无几了。他表示,希望通过努力,尽量让白玉豆腐重现曾经的辉煌。
“白玉豆腐厂的搬迁,消除了十八玍水库的饮水安全隐患问题,是我局‘五水共治’中,‘治污水’和‘保供水’的一个案例。”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叶学锋说,“今后,对于市域其它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一旦发现有类似工业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缔、关闭,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来源:乐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