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水利播报
平阳:河道整治的“东塘河样本”
发布日期:2015-03-18 09:58 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字号:[ ]

春光照在东塘河边古朴的小亭子里,微风徐徐,十分惬意。沿着鳌江镇东塘河生态公园一路走一路看,印入脑海的第一印象便是“一水护岸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看,河畔杨柳依依,不时有美丽的白鹭低飞掠过清洁的水面。蓝天、白云、青山、清流、小桥,与淳朴的村民相映成趣,犹如徐徐展开的美丽乡村画卷。日前,笔者来到被列为2013年度浙江省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东塘河(一期)治理工程现场,探寻东塘河实现华丽转身的奥秘。

塘外村村民郑女士说:“以前认为管河治河只是政府的事,现在发展受益最多的其实是自己。”主动投资东塘河生态公园的企业主说:“现在,东塘河已成为昆鳌大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从政府主导,到沿河居民和企业主动参与,东塘河河道的一系列治理措施,为该县河道治理提供了新样本。

直面整治难度较大的东塘河

东塘河贯穿鳌江、昆阳两镇,但主要是以鳌江段为主,跨度较大。东塘河流经的村居较多,污水基本是以直排为主,一直以来整治难度较大。自启动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后,鳌江镇把建设滨水小公园作为河道整治的突破口,让附近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河道生态建设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河水臭味难闻。自小伴河而居的应玉仙女士,仍对之前的“臭水沟”记忆犹新。“水波如墨,岸边猪、鸭等牲畜的粪便,加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一阵风吹来,便能闻到阵阵恶臭。”应玉仙的描述,还原了河道以前脏乱差的场景。

据了解,东塘河沿线地段曾多有丝瓜架、养鸭棚及违章建筑。东塘河生态公园塘下村老人亭段,河岸5米以内有22间民房,1家企业,1所塘下老人活动中心;平河村段河岸5米以内,有8户养鸭户圈河放养,东塘河出口处下厂水闸边河水乌黑,河边明胶厂燃煤后的流质直接排入河道,给河道造成了一定污染。

与许多乡村河道一样,沿河道零星分布的养殖场是东塘河变脏、变差的元凶之一。“这些养殖户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养鸭、养猪,要让他们搬走,把养殖场清理了确实很困难。”鳌江镇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笔者,去年年底,东塘河沿岸还分布11家养猪养鸭场,鳌江镇的农办、村干部们多次上门耐心沟通,做好相应的经济补偿工作,最后,村民们同意拆除养殖场。今年年初,在组织暗访东塘河过程中之前发现的两处偷排现象也已经得到了整治。

“其实在整治的过程中,也有些村民是不理解的。”塘下村村主任韩克锡告诉笔者,饲养猪、鸭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经过我们村干部多次交谈,村民们渐渐地开始配合了我们的工作。“如今,河道整治好了,村民们也很是高兴,对我们开展的其他工作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建设和谐生态的滨水公园

平阳县开始对东塘河塘下段进行整治的同时,还在岸边建起了生态公园。据了解,该河道整治的过程也是集聚民心的过程,塘下村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由政府主导,村民负责工程建设,企业投资。“随着昆鳌一体化进程加快,东塘河生态河道治理将有助于昆鳌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协调统一的中心城市。”塘下村村干部的介绍,虽然算不上锦上添花,但河边的生态公园让人们在喧闹的公路旁确实找到了一个静逸的场所。沿着东塘河行进,流水潺潺,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河岸绿柳成荫,村民闲庭信步……一幅悠然自得的城市风景画呈现在眼前。

鳌江镇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笔者,东塘河公园设计以现有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文化遗存为基础,以“路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建设目标,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融,力求公共性公园空间的开放性、连续性、亲水性、休闲性和文化性,努力为广大群众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多元、和谐生态的公共活动场所。该公园设计结合场地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以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特色,科学巧妙地安排了“知春园”、“荷面四风”、“锦秋玉竹”、“杉林夕照”四大景观,营造一种在公园内步移景异的良好效果,同时凸显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

“滨水小公园虽然不大,但其投资小、见效快,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居环境,老百姓可以在滨水小公园里健身跳舞、乘凉聊天,十分方便。这也是我们最初建滨水小公园的目的。在平阳滨水小公园中,东塘河生态公园算是规模较大的公共开放式滨水休闲公园。”鳌江镇分管该项工作的负责人介绍,“原本是脏乱差的东塘河,如今经过整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晚上,周边很多居民都会到此走走,坐坐,聊聊。”笔者发现,如今,美丽的滨水小公园确实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欢。

多方面探索河道保洁形式

东塘河污染类型普遍表现为有机物污染和氨氮污染,特别是水域氨氮污染较为严重,大部分地方水质为劣V类水,主要原因是对人口集中的村庄生活污水收集率低,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水质恶化,特别是沿河聚居处及路旁,河面垃圾飘落较多,河道保洁难度较大。

如今,沿东塘河河岸走来,整治后的东塘河还是会有少数垃圾存在。鳌江镇分管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其实政府买单的市场化保洁模式,只是我县河道长效保洁的一项探索。同时,他还表示,除此之外,以村集体为单位的保洁和区域保洁等自发组织形式也是探索的方向。

笔者了解到,为了保护好东塘河,鳌江镇建立了长效保洁员队伍和河道保洁考核机制。全镇各村均建立了保洁队,对全镇河道采取人力用船打捞或发包个体的形式每天进行清理。河道长效保洁工作还被纳入到了各村年终绩效考核中。同时,各村也相应地设立了绩效工资,将保洁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以调动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保洁效果。

“垃圾河整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治好的,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该镇分管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告诉笔者,下一步,鳌江镇将加大对东塘河整治投入力度,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目前已经委托钱江水利设计院对东塘河进行了统一的规划设计;东塘河沿岸将继续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进行截污纳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全面收集;还将规划建设一批垃圾中转站等垃圾处理设施,构建多元化乡村环卫运作体系,全面消除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并完成生态修复。

我们相信,随着余下工程的陆续完工,东塘河定会以崭新的面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时,“东风送暖百花开,东塘河水清悠悠。”的画面定会完整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供稿:平阳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