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号台风“尼伯特”步步逼近,昨日(7月7日)下午,市气象台将“尼伯特”升级为黄色预警信号,我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按照部署和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落实各项防汛防台措施。
城管
更换排水管 增设落水井
瓯海组织疏通队伍,对瓯海大道辅道东风加油站西侧和东侧、娄东大街和平天路交叉口东北角积水点更换排水管、增设落水井。并对各大公园的附属设 施、排水系统、配套功能房、排水沟渠进行了检查加固,内湖开闸放水降低水位,疏通排水管道,对易被台风刮倒的乔灌木、行道树进行修剪、加固。
市市政管理处对市管道路、桥梁、隧道截水沟、温瑞大道地下通道等市政设施进行防台防汛专项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对市管路灯设施进行了检查,对城南立交桥、黎明立交桥、汤家桥转盘、十里亭共13基高杆灯采取降低措施,其他高杆灯视情况采取降低措施。 (夏婕妤 詹冬蕾)
海事
巡查辖区水域 船只停泊避风
从昨天上午开始,温州乐清湾海事处对辖区水域避台情况进行巡查,巡至东方船厂码头时,发现一艘满载950吨钢筋的“金马66”轮,尚未前往避风锚地防台,随后督促其驶往避风锚地防台。
在大门大桥水域发现锚泊的挖沙船“闽宁德货0003”轮,经温州乐清湾海事处执法人员督促,出发前往安全水域避风,消除了台风期间船舶走锚撞击大桥的险情。昨天下午2点,温州乐清湾避风锚地已经密密麻麻锚泊着近百艘避风船舶,温州沿海航路只有零星船舶经过。 (叶凝碧 戴海智 曹捷)
边检
提前加固渔排 24小时待命
温州边防检查站要求洞头分站和七里港分站驻点官兵24小时随时待命,对车辆器材装备,抢险救援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准备好抢险救灾用品物资,随时做好应急处突准备。
南麂边防派出所出动抗台应急分队开展海上巡查,劝离渔船回港避风,组织渔民撤离,帮助渔民转移财产。昨天下午,南麂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乘坐船只在 南麂大沙岙,新码头村,马祖岙村等地进行巡查。在新码头村避风港附近,边防官兵帮忙渔民加固渔排。截至昨日下午3点,南麂边防派出所官兵共劝离近百艘船舶 回港避风,加固渔排50余个。 (郭云豪 郑晨 李青青)
排水
清通下穿道路 新增移动防汛泵
温州排水有限公司紧急召开动员会,周密部署防汛工作。排水公司49支共260人组成的防汛抢险队伍随时待命。组织人员排查主要交通道路的排水设施及低洼积水点,清通下穿道路、重点区域路段排水管网和雨水箅子,确保排水通畅。
今年排水公司较去年总强排能力上升了1200m3/h,且又增添了3员“猛将”——移动防汛泵。普通的移动防汛泵重达200多公斤,而新增的2 套仅40公斤左右,且身型也只有普通的1/3,一个人将它搬运至泵车上也不是问题,“这样不仅能减少人力,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争取到抢险时间”。 (金叶 杨艳)
卫计
应急队伍待命 消杀物资到位
市本级有医疗卫生应急队伍22支,包括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疫队,随时待命。全市急救中心救护车158辆,其中市急救中心急救车53辆待命。市中心血站储备血液共5810单位,全市日均用血量在300单位左右,可提供半个月应急保障。
市疾控中心是消杀物资储备点,已储备泡腾片1.92吨,漂精片1.98吨,氯氰菊酯50公斤,能及时提供救灾所需消杀物资。 (孙余丹)
电力
组建抢修队伍 密集开展特巡
目前,温州供电公司已开展应急值班,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提前落实输变配设备的防台措施,对易遭水淹、地势低洼的变电站、易滑坡的线路杆塔采 取防冲刷防地质灾害措施,对变电所周边、线路走廊内的临时建筑物、塑料大棚加强特巡,地下场所做好防水淹措施;做好应急抢修的各项准备,组建应急抢修队 244支,共3078人,13辆应急发电车、102台应急发电机、11辆应急照明车、1079个应急照明灯等应急抢修装备物资已集结待命;已出动1167 人次、456辆车次开展特巡,加固拆除临建73处,消除输变配电危险点118处,并做好安全用电提醒,通过电视台、广播、微博、微信等媒体推送相关内容。 (李中 王雪)
旅游
景区闭园谢客 游客疏散撤离
从昨天上午开始,各县(市、区)部分景区纷纷闭园谢客,组织游客疏散撤离。截至下午5点,洞头所有景区已经全面关闭,海上观光船全部进港避风;平阳南麂岛游客全部疏散撤离;瑞安市、苍南县、文成县等域内景点全线关闭,景点重新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
全市各旅游企业、景区(点)也在加强防台、抗台准备,组织人员对辖区内进行巡查,对绿化树木、重要设施等进行加固,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尽量减少风雨潮以及山洪泥石流灾害等造成的破坏。
温州生态园大罗山办按规定于昨天下午6时前全部关闭景区与项目。 (冉梦蝶 夏婕妤)
燃气
首批天然气用户 转换排期延后
原定于本周六(7月9日)对博沃嘉园、华鸿锦园、云都锦园开展的天然气转换,时间调整至下周六(7月16日)。 (叶凝碧)
渔船归港,物资备满
苍南沿海各地积极预防应对台风
昨天上午,在苍南县舥艚港,渔船陆续驶入避风港。 (苏巧将 摄)
昨天,一位资深的媒体人在自己的朋友圈感慨“妖娆的天空背后藏着一个怪兽”。这几天“台风蓝”在朋友圈刷屏,然后不同于普通市民专注于暂时的白 云蓝天,随着今年1号台风“尼伯特”从热带风暴加强为超强台风并逐步靠近浙闽沿海,我市最南端的苍南县各乡镇已积极动员起来。昨天记者赶到苍南最南的霞 关、马站、赤溪等乡镇,发现当地正全体动员为防台做着各项准备。
苍南县是台风的高发地,每年都会经历几个台风的考验,尤其是与福建接壤的霞关镇,常常是抗击台风的第一线。昨天下午3时记者赶到霞关镇时,该镇 负责各项防台准备工作的负责人叶友贤姗姗来迟,“今天一大早,我就出发和几个镇干部一起对镇域内的13个山塘水库进行巡查,现在刚巡查完毕。”他说。霞关 镇最近刚刚恢复建制,很多人事工作还没完成调整,但防台措施让其他工作都暂时停止,排到了当地干部日程的第一列。在霞关镇的中心避灾点,记者看到画着社区 避灾路线的大地图被贴在醒目的位置,几名工人正把100多条新购买的草席搬进避灾点的大厅。避灾点二楼的物资仓库内,救生衣、雨衣、胶鞋、手电等一应俱 全,“中心避灾点对应着附近兴霞、瑶洞、金玉沙等村居的避灾,我们的驻村干部今天也在各村居宣传,一辆宣传车不停广播避灾信息,不能投亲访友避灾的村民就 请他们来避灾点。” 叶友贤说。
马站镇雾城村的月亮湾沙滩是当地村民自行开发的景区,景区没有售门票因此也没有正式的管理机构,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渔寮社区以及雾城村的干部 来到沙滩一个个地劝阻游客,让他们尽快返程避险。“主要是天气还看不出来台风的迹象,我们就怕一些游客带着侥幸一直游玩。”雾城村村支书朱思利说,同时他 协调村里的一座教堂和一座居民楼腾出空间作为防台的临时安置点,购置了饼干、饮用水、草席等物资。
与马站镇相邻的赤溪镇渔民众多,镇域内的中墩渔港昨天已停满了170多艘归港避风的捕捞渔船,而在渔港内的内河港里,也整整齐齐地停放着一艘艘 小型的养殖渔船。“大型钢体渔船可以通过GPS定位,确保归港,但镇内1027艘养殖船就要各村居干部挨家挨户地到访,确保船归港,人员上岸。”当地的负 责人表示。不仅仅是关注渔船,昨天当地还组织人员分头走访调查当地的11个地质灾害点,除了检查地质情况之外,还要告知存在灾害隐患的村民做好转移准备, “由我们镇机关干部和执法队员组成的3支共36人的应急小队这几天都会随时待命,一旦有群众请求帮助马上就可以前往帮助。”这位负责人说。(记者 沙默 报道组 杨翔宇)
村民可以“按图索骥”防台防汛
文成为2000余户危险区村民制作应对台风“路线图”
“台风明后天就会影响文成,家里两个人要做好转移到村委会办公楼的准备。”昨天,文成县双桂乡桂东村的村干部来到了村民曾瑞理的家中,叮嘱防台 安置转移的路线。据文成县防汛办统计,全县处于危险区的2337户村民这两天相继接到了这样的通知,将分别按各村预案就近安置到343处避灾安置点。
为确保“不漏一处、不漏一人”,文成县今年委托中介机构,挨家挨户调查确认,对全县处于防汛危险区的人员进行了“地毯式”排摸,并画出了一张防 汛防台隐患图。按照五年一遇、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该县分别划定了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危险区等3个梯度的转移层次。其中,极高危险区有房 屋149间,人员138户、743人,高危险区有房屋578间,人员540户、2686人,危险区有房屋1869间,人员1659户、10828人。在挨 家挨户制定的登记表上,包括曾瑞理在内的防汛防台隐患户,都分别注明了责任单位、隐患类型、应急措施、转移联系人、转移安置地点等信息。
据文成县防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适时“按图索骥”,启动各村防汛防台人员转移预案,再结合全县90多个防汛 监测点的雨情水情实时统计,加强对相关灾害的应急防范。据该县民政部门统计,文成各地已全面开放343处避灾安置点,预计可容纳31250人,除安排管理 人员到位外,已筹备了400盏应急灯、2000条棉被、500箱方便面、300张床、100张草席、200条毛巾被。(记者 杨世朋 报道组 刘进希)
挨家逐户敲门查人保平安
龙湾民间救援组织提前进入抗台模式
随着今年第1号超强台风“尼伯特”逼近,昨天开始,当地民间组织绿洲救援队,自发在水库、江边、滩涂等地规劝人员转移,提前进入抗台模式。
“阿婆,最好这两天您能先去孩子家住,一个人太危险了!”“阿公,万一台风来了,您一定要配合我们工作转移到避灾安置点。”当天上午,身着红色 救援服的队员们就这样挨家挨户入户提醒居民。龙湾海滨街道蓝田水库、海滨滩涂一带地势低洼,附近老旧居民房内多位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和种植,预防台 风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考虑到“尼伯特”可能登陆我市,风雨天气造成的影响,为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危,龙湾绿洲救援队与龙湾区民政局、海滨街道工 作人员一起行动,通过入户宣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通知居民提前做好准备,加固房屋,及时转移,确保安全。
据了解,龙湾绿洲救援队是由龙湾区内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自发成立的公益性民间救援组织。首批50名队员主要由区登山协会、区游泳协会、区自行车 协会中优秀队员组成。救援队成立后,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抗台救灾、户外救援及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救援等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应急救援服务,配合做好防灾减灾宣 传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等工作。救援队秘书长张仲霖告诉记者,台风一旦登陆,他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和社会救助宣传团一起参与到抗台救灾工作中来。(郑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