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转载
【温州日报】洪流中的生死救援
发布日期:2016-09-30 08:54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网 字号:[ ]

本报记者 刘曜 王丹容 张沙默 张睿 通讯员 夏盈瑜 杨微微 林翔翔 项寅东 季光凯

风,如猛兽嘶吼般的风在耳畔呼啸!雨,如瀑布倾泻般的雨在眼前狂扫!水,浊浪滔天的洪水在身前翻滚!

9月28日夜,第17号台风“鲇鱼”肆虐。瑞安高楼镇滩脚村,一艘冲锋舟在转移群众途中翻船,11人落水,被围困在暴涨的飞云江江水中。维系他们生命的,只剩下身上的救生衣和紧紧抱住的树干、电线杆!

漆黑的夜,风声,雨声,水声嘶吼,天地混沌。对他们来说,整个世界仿佛都失去了支点。而新的洪峰,即将到来!

消息传出,一场省、市、县三级联动,牵动省城、温州、瑞安、泰顺、文成五地的救援紧急展开。这是一场与时间和洪流的赛跑,刻不容缓!

命悬一线——

这艘冲锋舟,5次转移了50多人,第六次救援时不慎翻船,11人落水,情况危急。

这一天,台风“鲇鱼”在福建泉州登陆。但远在千里之外的温州,风雨肆虐,降水量远超登陆地。文成、泰顺、瑞安等地,24小时累计降水最多的乡镇达到621毫米,大部分超过460毫米。

数以百计的溪流山洪暴发,注入飞云江。虽然有上游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的拦蓄,这条平日里温顺平缓的浙江省第三大江,此刻体量陡然增大数倍,犹如猛兽,浊浪滔天。

地处飞云江中游的高楼镇,紧挨赵山渡水库,地势较低,已经一片泽国,道路被淹,交通中断,水位不断突破历史极值。

危急时刻,最显党员干部本色。

从9月27日开始,转移低洼地带群众的工作就没有停止。到次日傍晚,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一拨又一拨救援队伍,迎着急流,驾驶冲锋舟进入被淹区域转移。

瑞安人武部民兵救援队分队队长孙良友带领6名民兵,已经用冲锋舟来回转移近50名当地群众。20时许,他们第六次出发,前往核心被淹区域。此时,高楼一带已经停电,飞云江水涌入,犹如漆黑的孤岛。转移本身就非常危险。

但孙良友等人知道,新一波暴雨将到来,上游几个水库随时会开始泄洪,水位还会上涨。

群众的险情,就是命令。7位民兵,再次驾着冲锋舟冲向夜色。

在滩脚村,驻村干部杨永坤、村主任鲁建多,带上两名村民上了冲锋舟,这是该村最后需要转移的一批人。

此时,鲁建多家已经满水至三楼。一天来,他一直在协助乡镇干部劝说转移群众,留到了最后。

21时许,当冲锋舟行驶到滩脚村青龙头附近时,突然被一个硬物顶翻,11人瞬间落水并被冲散。

孙良友抓住身旁侧翻的冲锋舟,并托住了同船落水的一位老人,两人一下被水流冲到下游100米左右的一处竹林,两人顺势爬到了被风刮倒的竹子上。

鲁建多马上踢掉了鞋子向旁边游去,但水流一直将他往下游冲,他伸手抓住了身边电线杆上一条垂下的电线,用尽力气爬到了电线杆顶。

原本正在岸边准备接应的瑞安人武部陈漫等人,目睹翻船事故后,立即向后方请求救援。同时,在场的所有人不断大声喊话,确定被困者的位置。

现场的民兵想让熟悉水性的人下水,带上抛绳器,游过去。但水流湍急,人一下水,就被大水冲走。

最好的救援办法是有一艘冲锋舟。可当时镇、村所有救援船都在各地救援,没有冲锋舟,用没有动力的竹排更不可行。

此刻,手电筒的光柱不断闪动,虽然照不了多远,却成了所有人的希望之光。

紧急调度——

省城、温州、瑞安、泰顺、文成五地联动,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紧急调度,数千人安全转移。

水位高涨不下,大雨咆哮肆虐,死神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威胁11个人的生命,情况十分危急!

22时12分,险情已报至省、市、县三级防指。

省委书记夏宝龙,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车俊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千方百计组织力量全力救援。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坐镇省防指现场指挥,与温州各方商讨救援方案。

市委书记徐立毅,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靠前指挥,紧急调动一切可以用的力量投入救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作荣第一时间赶赴瑞安指挥救援。

省、市、县三级防指灯火通明,一道道指令传至救援现场。

22时20分起,公安消防出动多艘冲锋舟、温州军分区紧急调用救援队伍,东海救助局救援小分队迅速行动……各种救援力量,从不同方向向救援现场前进!

但,风大雨急、洪水湍急,再加上天黑、地形复杂,救援十分艰难。

省、市、县视频对话,想方设法:用无人机送绳子?绳子细小无人机载重量又不够。用直升机救援?可夜色已深加上风雨太大,十分危险。开铲车进入?被困点低洼水深达四五米以上,已经超出铲车救援能力……方案想了一个又一个。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情况越来越急——

雨越下越大,上游珊溪水库水位越来越高,随时威胁着水库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抉择摆在了眼前:如不及时放水泄洪,意味着水线以下的群众必须紧急撤离。若放水泄洪,下游水流将更急,加上天气冷、体力被消耗等原因,被困人员难以坚持,救援更是难上加难。

千钧一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果断坚决:关闭赵山渡水库闸门,降低下游水位、减缓下游水流,为救援行动争取短暂而宝贵的时间窗口。这是水库自1997年建成以来,首次在汛期关闸拦洪。

由于赵山渡水库不具备防洪库容,为配合赵山渡水库关闸拦洪,上游珊溪水库必须同时关闸。珊溪水库历史最高水位被打破,达到了147.42米。

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的拦蓄,给泰顺防洪带来巨大压力。但为了救援,泰顺县顶住压力,连夜提前转移司前镇超3000名群众。

昨日凌晨2时许,市防指作出决定,利用赵山渡水库拦蓄的半小时,实施救援行动。

4米、3米、2米……救援现场的水位逐渐下降,但由于救援形势过于复杂,半小时后,外部救援力量还是无法靠近被困人员。

紧接着,市防指再次作出决定,继续对赵山渡水库实施关闸拦洪,为救援再多争取半小时。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救援!

营救成功——

这7个多小时,上百名救援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与洪流赛跑,成功救出所有被困人员。

“团结就是力量……”风雨之夜,温馨的一幕出现了:每隔5分钟,出现了一次“对歌”。岸上的救援人员就向受困人员唱歌、喊话、照明,提醒他们不能泡在水里,打起精神。

而此刻,一支在洪水围困中央的救援力量也正在向事发点艰难挺进。高楼派出所所长万智超正带着几名机动警力和村民共8人,抬着一条几百公斤重的小木舟,迎着大风大雨,向事发点靠近。6公里路,他们已经走了3个多小时,每个人的脚上都磨出了水泡。

这个夜晚,瑞安公安消防局政委郑国前带领80余名官兵,火速抵达高楼镇,然而,从高楼镇到达事发地点,短短六七公里的路程,他们带着8辆消防车、8艘皮划艇足足“走”了4个小时。

手电照射下,前方一片汪洋,但地势有深有浅,陆地上障碍物很多,浅水区皮划艇无法行驶,只能用人力将其拉过去。

赶往事发现场的还有来自高楼镇、瑞安人武部、瑞安预备役营、东海救捞局、温州军分区等方面的多支救援队伍,他们成立临时救灾抢险指挥部,一边安慰被困人员,一面想办法解决难题。

而此刻,风雨依然交加。已被困四五个小时的鲁建多全身湿透,瑟瑟发抖,双脚在攀爬时也被划伤,大家都已筋疲力尽。岸上的救援队队员尝试在身上绑着绳子向他们靠近,但试了6次都失败了。

汹涌水流也让被困人员的攀附物岌岌可危,几个有经验的救援队员不停将手电向水面照去,帮助他们寻找随时可以攀附的漂浮物。

一切都在争分夺秒进行。随着上游水库拦蓄后现场水位的下降,终于等到最佳救援时机,救援人员迅速将冲锋舟抬到洪水中,穿过竹丛、芦苇丛等障碍,向被困人员靠近。

近了,近了,更近了……

“这是我近20年来最难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救援。”郑国前说。

昨日凌晨3时43分,第一批被困人员救出来了!

4时28分,所有被困人员都成功救出、平安脱险!

天空微亮,风雨未歇,所有的救援队伍来不及休整,立即奔赴下一个救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