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水利要闻
咬定目标持续发力,硕果丰厚喜迎捷报——我市全域创成节水型社会
发布日期:2021-12-08 11:25 浏览次数: 来源:水资源与运行管理处 作者:林湘如 字号:[ ]

12月7日,浙江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视频会议召开,温州今年申报的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达标验收!至此,我市12个县(市、区)实现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满堂红”,节约用水工作迈入新阶段!

近年来,温州市高度重视节水工作,紧紧围绕中共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响应“国家节水行动”。2013年,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力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水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节水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节水载体占比快速增长、节水管理能力不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节水工作新格局。自2014年浙江省水利厅组织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来,我市12个县(市、区)先后分成三批次开展国家级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乐清、洞头、永嘉、平阳、瑞安已经先后创建成功并被命名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今年,鹿城、龙湾、文成在去年省级达标基础上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瓯海、苍南两地直接完成省级、国家级双达标验收,泰顺、龙港完成省级达标验收,节水型社会“国标”、“省标”达标覆盖率迈入全省领先行列。

知耻后勇——近年来,我市以“五水共治”、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重要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水源地保护、医疗机构合同节水、流域生态补偿、取用水创新管理、节水宣传等方面不断涌现节水工作新方式,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表扬和肯定,但是相比嘉兴、湖州等节水工作先进地市,我市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的创成数量和覆盖率上远远落后,低于全省平均。今年以来,温州市、县两级上下一心,痛定思痛,奋起直追,将县域节水型社会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快实施节水行动,对标创建标准,部门协力推进节水载体、节水标杆等创建工作,完善相关机制体制,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超额完成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

克难攻坚——我市属于典型南方丰水地区,赵山渡引水、瓯江翻水站、楠溪江引供水工程等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建成较早,相比浙江北部地区,我市社会和居民对水资源短缺隐患没有充分认识,节水意识不强,节水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较大地影响了我市节水工作的推进。今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南方丰水地区实施节水行动的标杆城市为目标,严抓管理,扎实推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有效提升节水工作水平。一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围绕《温州市实施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制定监督考核细则,重点推进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科技创新引领、节水标杆示范、节水宣传教育等七大工程32项工作。二是着力发挥协调机构牵头协调作用,市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牵头,统筹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市县两级水利、执法、教育、文旅等部门,完善节水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学校、酒店、企业等做好节水用水管理提升。三是对标对表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认真总结各地成功创建经验,组织市、县两级水利、经信、执法、住建等部门分析各重点用水领域用水管理现状,制定和推进提升改进工作方案;同时,举办全市节水业务培训班,邀请省资深专家分析和讲解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助力各地有针对性的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奋战奋进——节约用水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节水工作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要抓手,也是“五水共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年度相关考核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节水标准,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继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各项成果得到有效提升。2022年,温州瞄准全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的目标,继续拼搏!一是今年5个刚通过国家级达标验收的县(区)进一步查漏补缺,迎接水利部的现场复核验收;二是最后两个刚通过省级节水型社会验收的县(市)要再接再厉、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创建成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