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20/2021-00294 |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 | 市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1-06-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市住建局:
你局《征求<温州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函》收悉,经研究,现将有关意见反馈如下:
一、 建议复核相关数据和内容。以下复核情况供参考:
(一)关于“1.1.6城市水域范围”(P7页)。
1、根据瓯江(温州段)河道划界技术报告,瓯江干流长384公里,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瓯江温州段长78公里,流域面积3978.4平方公里,占瓯江总流域面积的22%。
2、温瑞塘河水系流域总面积约642.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33.77 平方公里。
(二)关于温州市水资源状况(P13-14页)。根据温州市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有关情况如下:
温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7.78 亿立方,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3.7%,每平方公里为114.0万立方。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5.59 亿立方,地下水资源量26.39亿立方,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24.20亿立方。
温州市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1.95亿立方(计算面积1317平方公里,包括洞头),地表水资源量12.38亿立方,地下水资源量28.42亿立方,重复计算量2.34亿立方,水资源总量12.88亿立方,产水系数0.59,产水模数97.77(万立方/平方公里)。
温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2.6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45.5%。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4.77亿立方,…。
(三)关于“现状防洪闭合圈概况”(P15页)。有关情况如下:
温瑞平原北依瓯江、南靠飞云江、东临东海,现状已经形成完整的防洪(潮)闭合圈,闭合圈全长94.47km。根据闭合圈位置及保护对象不同,将其分成4 段,分别为:(1)北线西段海塘,除仰义海塘(渔渡~绕城高速大桥段)不足50年一遇,杨府山标准堤不足100 年一遇(已在实施堤防加固改造),其余段海塘基本满足100 年一遇防洪标准。(2)北线东段海塘,整体沉降较严重,不足50 年一遇防洪标准。(3)东线海塘,现状一线海堤为海滨围垦堤沿江段、瓯飞一期(北片)标准海塘、飞云江北岸标准海塘及丁山二期围涂海塘,除海滨围垦堤沿江段、丁山二期围涂海塘为20年一遇,其余段海塘实际防潮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
二、建议复核截洪沟工程规模和相应的过流能力。表4.2-2 山体截洪沟工程列表中,截洪沟设计流速普遍大于3米/秒,最高接近4米/秒,设计流速明显偏大,一般设计流速不宜大于1米/秒。因此,按表中的设计流量,截洪沟断面规模需扩大,建议复核截洪沟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建设规模,并补充土地空间需求、拆迁量和工程投资等内容。
三、关于平原排涝工程建设计划(P84页)。表5.3-2 平原排涝工程建设计划一览表替换为下表:
温州城区平原排涝工程建设计划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 | 建设地点 | 实施年份 | 总投资 (万元) |
1 | 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 | 246000 | |||
(1) | 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鹿城段) | 整治河道7条,新建1座泵站、1个箱涵、3座水闸,扩建1座水闸 | 鹿城区 | 2019-2025 | 78000 |
(2) | 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瓯海段) | 整治河道24.3公里,新增强排流量160立方米每秒 | 瓯海区 | 2019-2025 | 168000 |
2 | 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仙湖调蓄工程) | 新增水域面积0.28平方公里,新建护岸8.5公里,新开隧洞1.25公里,新建节制闸4座 | 瓯海区 | 2020-2025 | 151000 |
3 | 温州南部新区南湖排涝调蓄工程 | 开挖水域面积约7公顷,整治河道总长5公里 | 瓯海区 | 2022-2025 | 100000 |
4 | 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 | 355000 | |||
(1) | 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龙湾片) | 治理河道81.7公里,新开隧洞3.1公里,新增水域面积0.24平方公里 | 龙湾区 | 2019-2028 | 240000 |
(2) | 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经开区片) | 治理河道62.6公里,新建节制闸1座,新增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 | 经开区 | 2019-2025 | 115000 |
四、关于“河道清障工程”(P86页)。水利“十四五”河道清障计划已纳入“十四五”温州城区平原排涝工程中实施(详见第三点附表),表5.3-3计划一览表予以删除。
五、温州城市河道排涝能力主要问题中关于内河缺少水位控制措施、淤积严重、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等表述不太准确,建议予以调整删除或调整。
(一)关于“内河缺少有效的水位控制措施导致雨水无法外排”(P54页)。
1、根据已批复的《温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中心片、西片)修编》,温州市区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是控制河道最高水位不超过地面标高。报告中将“市区地坪高程仅高于50年一遇水位20-30cm,部分低洼地带,内河水位甚至高于地面标高,使得地块内雨水排放困难,甚至发生河水倒灌的情况。”作为城市内涝成因提出不太合适,50年一遇水位不超过地面高程是符合规划要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基面没有按照规划要求提升,管网排水设计没有考虑河道高水情况,建议该部分成因分析做相应调整。
2、关于报告中 “内河常水位2.92m”的表述。根据温瑞塘河(中心片、西片)水闸控制运用计划,温州城区内河水位要求在汛期控制在汛限水位2.72m以下,非汛期控制在2.92m以下,平时保持在2.62m左右作为常水位。2.92m并非内河常水位,而是非汛期时的控制高水位。建议表述予以调整。
3、关于预泄机制。根据温瑞塘河(中心片、西片)水闸控制运用计划,温瑞塘河已制订预泄机制,在预报未来一日面降雨量达到50mm及以上时,可对河道进行预泄,预泄水位不低于2.30m。预泄水位确定为2.30m,主要是考虑生态、灌溉、抗旱以及河道护岸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等因素。
(二)、关于“河道、水闸不配套”(P55页)。2000年以来,温瑞塘河陆续实施了一批河道整治工程,整个城市的排涝布局、规模已有很大的变化,现状河道、水闸问题较2000年前已经大有改观。报告中以99年94暴雨为例,用于现状分析边界条件不太合适,“河道、水闸不配套”的表述不够准确。建议以“菲特”和“黑格比”台风为降雨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现状河道和水闸规模。
(三)、关于“内河淤积严重导致雨水排放不畅”(P55页)。结合“五水共治”,我市全面开展了河湖库塘清淤工作, 2017年至2019年,温州市累计完成河湖库塘清淤超过3000万方,基本完成对全市河道清淤工作,目前我市不存在普遍性的内河淤积严重问题。滨江商务片区河道已基本实施完成,建议进一步复核报告中所举片区的堵塞等问题,并修改淤积内河淤积严重导致雨水排放不畅的表述。
(四)、关于“内河泄洪排涝能力不足”(P58页)。
1、我局严格执行《防洪法》、《浙江省水域管理办法》《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涉水建设项目组织开展防洪影响分析和评价,实现水域占补平衡(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并要求业主单位认真落实占用水域补偿和替代工程措施,确保河道行洪能力不降低。有关“内河泄洪排涝能力不足”的表述不够准确。
2、关于报告中“由于河道水位过高,出现河水倒灌的现象”的表述建议调整。在正常工况下,我市平原河网水位约2.62-2.72m;在台风雨情况下,我市河网水位没有出现满过规划推荐地面高程的情况,河道水位运行符合规划要求,不存在河道水位过高的问题。同时,在台风雨情况下,河道水位抬升时,雨水管网一般已经属于有压状态,也不存在河水倒灌的问题。
六、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
根据《实施方案》,管网整治工程主要集中在五马街道历史街区,水利工程措施涉及鹿城、龙湾、瓯海和经开区的区域,研究范围不一致。建议确定研究范围后,相应提出整治措施。
温州市水利局
202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