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温州市水利局关于对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3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1-06-07 14:41 浏览次数: 来源:市水利局 字号:[ ]

叶胜忠代表:

您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指出,我市目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社会节水意识不强、价格调节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十分客观、中肯,在此表示感谢。您提出的建议措施,非常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与我市水资源相匹配的发展布局。我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降水西多东少、山区多平原少的格局与人口、产业布局不相匹配,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口占全市的63%,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3%,而水资源量只占全市的30%,用水缺口全靠引调水工程解决。因此,您建议进一步完善与我市水资源相匹配的发展布局很有必要。我们对各大流域、各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进行双控,并把双控指标纳入政府考绩、五水共治、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体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进一步强化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同时在新一轮的温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体系中,要求与水资源条件关系密切的各类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各类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可能对水资源造成重大影响的专项规划等)编制时,按要求开展水资源专题(或专章)论证,确保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高质量发展、科学布局中发挥作用。另外,对一些缺水的山区农村,加大农饮水达标提标工作,据统计全市近三年新增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受益人口174.8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以上,农村达标人口覆盖率、供水保证率稳定在95%以上,水质综合达标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提升至80%。

二、关于加快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2020年市政府制订出台《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节水七大行动。农业节水增效行动,以农业灌溉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主要通过坡耕地雨水集蓄喷灌、水稻区管道灌溉、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等工程措施,积极开展农业灌区节水改造,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对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积极推广节水效益较高的喷灌、滴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到2022年,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8万亩,保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6万亩以上,累计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20个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 以上;持续推广节水畜牧业,推行生态养殖方式,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测,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目前全市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25家,均配置节水设备,共计28616套节水型饮水器,节水设备安装率100%。工业节水减排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完善节水制度,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实施节水改造,促进中水回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诊断和开展个性化清洁生产改造,同时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重复利用设施建设,推广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到2022年,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到90%以上。城乡节水降损行动,指导供水企业大力推进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结合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调度系统,强化漏损管控精细化,督促供水企业加强对城市老旧管网的改造和建设管理,提高城乡清洁高效供水管网占比,降低取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大供水分区、用水大户、小区用水智能水表建设力度,建立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公共领域节水,全面使用节水器具,积极创建节水型单位;督促、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控制高耗水行业服务用水,到2022 年,完成10 个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新改建供水管网200 公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90%以上的市县级机关、60%以上的市县级事业单位创成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科技引领行动,加快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加强非常规水利用,推进新建小区、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将非常规水利用纳入城市供排水总体规划,在规划选址城镇污水处理厂时,同步考虑再生水利用,优先强制配置再生水,对符合再生水使用条件的,推动海岛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应用,高耗水行业和工业园区优先利用海水、亚海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目前,我市市区建有中心片、南片、滨海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再生水利用设施,另乐清、永嘉、文成等地均建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设施,下一步住建部门将继续督促指导各地加快加强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和再生水设施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平阳昆鳌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项目、瑞安市中水回用工程等工程。到2022 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6%以上,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2.3 万立方米/日。

到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较2015年分别降低45%和50%以上,较2020年降低10%以上。

三、关于加强水源地保护,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源保护工作,全力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一是制定出台《温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温州市珊溪-赵山渡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水源地“划、立、治”工作。 我市“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工作,并按要求设立警示标志牌,县级以上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设置隔离网全封闭式管理和短信提示。二是持续推进水源地问题整治工作。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省级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行动为契机,全面对水源地进行全面排查,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按时完成整改工作;同时对饮用水水源有机污染物进行全指标分析,摸清污染来源及风险点位,制定水源地“一源一策”保护方案。三是进一步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每月定期对水源地取水口及入库支流水质进行采样监测。推进在线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所有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同步建设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远程控制中心,对水质各项指标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并形成省市县三级监控中心联网,有效提高了水质安全预警能力。四是逐步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相继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温州市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及《温州市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初步形成了“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 权责相一致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深入推进珊溪-赵山渡、泽雅、桥墩、楠溪江、长坑等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主要支流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区封闭式管理、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和预警应急体系等水源保护各项措施落实,确保饮用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安全,取得较大成效,连续两年年度评估100%优秀,其中珊溪水源保护工作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并被收录为中央电视台党员远程教育科教片。六是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达标提升行动,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49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222个200吨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并设置标志牌,进一步完善农村水源地保护工作机制。七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0年已实现全市农村规范化公厕行政村全覆盖,当年全市新建、改造规范化农村公厕116座,累计完成规范化农村公厕改造10819座。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逐步形成跨区域多源互济的水资源保障新格局,着力构建“全域成网,南北共济,多源互补、丰枯互调”水资源体系,提高供水韧性和应对极端干旱能力;实现珊溪-赵山渡、泽雅水库和瓯江引水工程水源大统筹,构成大供水网;建成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有效解决海岛地区用水矛盾,保障海岛供水安全;计划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小流域整治等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0平方公里,以增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境等功能。目前,正研究推进瓯江两岸水资源南北互通,解决瓯江北岸乐清及永嘉等地应急用水,推进乐清、永嘉、苍南、文成等地水源联网联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新建泰顺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等一批水源工程。届时,全市新增年引供水能力7.7亿立方米,城市水源“一主一备”覆盖率提升至100%。

四、关于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我们依法实施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定额管理等制度,对于高耗水行业企业,进一步加强了用水计量统计分析、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等管理措施。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节水评价、用水计量监测、水价动态调整、节水奖惩等机制;实施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措施,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较2020年下降低23%。按照《温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水价动态调整机制,运用价格手段调节取用水行为;严格限制高污染高水耗企业,加快推进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2020年我市编制出台了《温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温州市区计划(定额)用水管理制度》等多部规范性文件,强化非居民计划(定额)用水管理,据是综合行政执法局统计,目前市区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户有1699户,非居民用水计划用水率达91.89%,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水费征收率逐步提高;强化重点用水户监控,将非居民大耗水用水户纳入重点监控名录,对其计划用水、节水制度建设、水平衡测试等常态工作进行过程化管理,实施远程动态监控,及时引导监督用水单位减低水耗,激发用水户自主节水意识,提升节水技术;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协调推进机制,与时俱进,科技管水,加快节水技术推广应用,鼓励节水产品和技术研发,重点推广节水和水循环利用、再生水回用、中水利用、用水精准智能计量和管网漏损智能监测等适用技术;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的监管,将违法取水、不按规定缴纳水资源税费等不良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管理;同时,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2年,继续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试点830 个,确保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95%以上。

五、关于加大节水宣传力度。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尤其是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科普宣传周等重要时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主流新闻媒体、各类信息平台以及市政电子屏幕、出租车LED滚屏、村居礼堂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刊登播放节水标语和公益短片,做到“线上线下共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步”“公益广告和新闻宣传结合”。2020年秋冬旱情以来,水利部门在防御旱情的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12个市直部门联合发出节约用水倡议书,在温12所高校成立节水联盟开展节水宣讲活动,开展了“节水小视频”大赛以及节水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市民中心心等活动等。今年我们开展了“为未来节水”公开课大赛,选拔优秀节水宣讲员,成立温州节水宣讲团,开辟预约通道接受全省各社区、小区、村居、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讲预约;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在白鹿洲公园开展纪念活动,在温州电视台《政情民意中间站》栏目录制节水专题节目,各县市区水利局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全市各县市区均开放了水情教育基地接受参观。教育部门还在校园开展节水主题活动,通过举行主题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教育图片展、节水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节水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强化节水意识。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托节水宣讲团、节水宣教基地以及各类媒体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六进”活动,重点针对社区(小区)、校园、农村、企业、机关,努力让所有人知道我们吃的每一滴饮用水都是翻山越岭远道而来十分珍贵,让节约用水成为每一个人终身坚守的自觉习惯,教育市民村民朋友在自己做到了解节水知识、掌握节水技能、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践行节水示范的同时,带头进行节水宣传,主动劝阻、纠正别人的浪费水行为、积极发现报修水管、龙头的跑冒滴漏现象,一起为节约用水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节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朱翔鹏,联系电话:0577-57579948、13857788766。    

温州市水利局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