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沿着瑞平塘河(昆阳段),暖阳下的河面泛着涟漪,绿树葱茏点缀在河道两边。“现在看到的瑞平塘河跟以前比真是大不一样。”正在散步的李阿姨说,她在瑞平塘河沿岸住了半辈子,近些年来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河水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绿色景观助力乡村,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茶余饭后来到瑞平塘河散步锻炼,河岸边的摆摊经济也随之兴起,为瑞平塘河沿岸带来活力生机的同时,还能增加附近村民的副业收入,真正把“美丽河湖”变成“幸福河湖”。
“从前昆阳镇镇区河道总体水质差,局部发黑发臭,水体流动性也差。”平阳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彻底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昆阳镇联合县水利局大力开展“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建设,打响瑞平塘河(昆阳段)综合治理攻坚战。河道清淤、改善水质、延伸水闸,拆除涉河违建、排污工厂、家庭小作坊、畜禽养殖场等一扫而光……经过近几年的河道整治、防洪排涝项目建设,蜿蜒曲长的瑞平塘河又重新活了起来。
在河湖面貌提升的基础上,结合岸边的景观建设,通过功能区分、景观营造、桥梁连接,瑞平塘河(昆阳段)形成了“一带一湖六洲八景”的布局结构,沿河处处都是美不胜收的水乡风貌,不仅改善了昆阳镇当地群众的人居环境,也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为塘河沿线村庄创造更多造血功能。其中,鸣山村就是瑞平塘河(昆阳段)“美丽河湖”建设的一个受益村。
元旦假期期间,许多周边县市的游客来到昆阳镇鸣山村感受千年古村的历史韵味。走进鸣山村,小桥流水、黑瓦白墙、水车喷泉,岸边古树苍翠欲滴,瑞平塘河水贯穿古今,一幅枕水人家的古朴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得益于瑞平塘河美丽河湖建设,鸣山村充分发挥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做足水文章。
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鸣山村以昆阳塘河秀水画卷示范带建设为契机,结合鸣山村“月亮工程”和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重点村建设,推进水岸联动和水乡文化建设。通过村居立面改造,统一打造成瓯越民居水乡风格,将千年古村积淀的人文资源有机融入河岸景观节点打造,形成水生态休闲景观区。同时,该村将“美丽河湖”与“美丽乡村”、旅游开发结合,通过打造非遗夜市,推动手工制作、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夜间业态集聚,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实现美丽河湖带动美丽经济,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瑞平塘河(昆阳段)充分发挥古航运水道的优势,利用河中岛的湿地形态,建设以塘河文化为主题的凤湖公园。该公园形成“一带一湖六洲八景”的怡人景观,曲折道路串联起休闲文化小广场、亲水平台、音乐喷泉,为市民早晚游玩、锻炼、散步提供更加广阔的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