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承载地、没有围墙的世外桃源、不收门票的音乐节、文艺青年的聚会胜地……近年来,瓯海山根音乐艺术小村迅速“走红”,成为温州新晋打卡点。
漫步在青砖铺成的小路上,可以在青石、瓦当、旧门窗中寻得明清古民居的遗风。不远处,河水碧波荡漾,摇橹船慢悠悠地驶来,与石拱桥构成了水乡特色的风景。这里还是文艺青年喜欢的地方:静,可以在主题咖啡店里消磨时光;动,可以参加不定期举行的市集、乡村音乐会、塘河夜市,感受别样的人间烟火气。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
山根村,因温瑞塘河支流山根河流过而得名。在温州市瓯海区旧城改造大潮中,山根村成了谋划文旅标志性小村的最佳选址点,而山根河成为小村最重要的生态底色。为配合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开发建设,瓯海区水利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河湖治理行动,极大提升了村庄的河湖面貌。
“我们坚持以水旅融合的方式,让村民留住水乡梦。”山根开发项目负责人金斌坚介绍,通过坚持以“幸福河湖+”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创新“文、旅、商、居”水岸经济模式,这里真正实现了以水塑旅、依水兴村、以水富民。
一方心宿是小村中一家建在河边的民宿,客房的设计最大程度取景山根河。站在二楼的观景阳台上,可以一览山根河和沿岸建筑群,感受烟雨江南韵味。“这里一共有15个房间,其中9间河景房是最抢手的。”民宿负责人说。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
如果说白天的山根河清新婉约,那么到了晚上,这里又是另一番风味。夜色升起,河两岸民宿、咖啡馆、餐厅次第亮起灯,河面升起的水雾、沿岸绿植和五彩的灯光交相辉映,旺盛的人气经夜不息。“截至目前,山根村已经吸引了120多家特色商家落户,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营业额达3亿元,我们村集体每年增收200万元以上。”山根村支书姜进说。
一部东瓯史,半部在塘河。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的成功“出圈”,折射出瓯海区塘河治理的蝶变升级之路。温瑞塘河主干线长33.85公里,流经鹿城、瓯海、瑞安等地,其中,流经瓯海区的主河道长度占总长的一半左右。近年来,瓯海区立足丰富的塘河文化根脉,开展多轮塘河治理,将塘河的排涝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满足城市排涝安全需求。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协作,先后实施了河道水生态系统修复、绿道贯通提升、河道清淤、美丽河湖建设等,塘河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成为重现温州旧时“一街一河”记忆的点睛之笔。
重现美颜的塘河如何持续焕发生机?“通过广集民意,瓯海最终选择以文养水——在塘河沿岸规划打造一批民间博物馆,用厚重的水文化串联起塘河的水乡风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瓯海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项目旨在充分挖掘水价值,做活水文章,实现河湖环境和城市人文环境双重蝶变。
温瑞塘河
如今,塘河沿岸的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珐琅彩艺术馆、园美术馆、博山美术馆、东经纸文化艺术馆等民办博物馆,构筑起塘河新的文化地标。
青灯市集
千年塘河的文化积淀,在多轮河湖治理的过程中慢慢复苏,浙南特色的水乡韵味回来了。在此基础上,瓯海区借势打造多元滨水空间,培育“水利+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撬动了一批亲水经济圈发展。目前城乡共富的滨水产业效益初显,已经实现沿河沿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全覆盖,其中50万元以上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