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近年来,平阳县凤卧镇“治源控污”和“常态管护”双管齐下,“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曾经“水殇”的小流域,摇身一变成了群众踏歌起舞、悠闲踱步的好去处,凤卧镇也因此喜获2023年度温州市“水美乡镇”称号。
治水为先 还乡村一片洁净水环境
凤卧镇位于平阳县西北山区,全镇总面积 36.0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属于凤卧溪小流域,水域面积 1.125 平方公里,共有河流有 33 条,镇内凤卧溪属县级河道。凤卧溪凤卧镇段流经6个村,总长7.99 公里。
2022年,平阳县着力打造“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杆镇,为水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打下牢固基础。2023年,镇委镇政府加强对凤卧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杆镇维养工作,城区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无论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还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源头隔绝水污染。
通过对难以达标的重点河道,实施全面摸排和连续水质检测,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凤卧镇拿出了全面提升的方案。在镇区范围内全年委托河道保洁单位对水岸进行河道保洁,对河面漂浮物,邻水岸边垃圾等进行常态化保洁。域内主要河道实施清淤疏浚、堤防修复、河网互连互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有效控污举措。统筹推进生活小区、工业园区、其他类等三大区块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排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整改和提标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促进水体流动性。
根据1-8月份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凤卧镇的现状水质为Ⅲ类水,水体生态良好,正是凤卧镇治源控污成效的缩影。
标本兼治 齐心协力护水绿河
凤卧镇内镇级河道有东山溪、凤林溪、石墩溪等 32 条,河流密集,县、镇、村三级形成治水合力,才能标本兼治。每周至少要走一遍负责的河段,对现场环境问题进行登记和跟踪整改,这是凤卧镇河长的工作日常,通过全面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河长机制,网格化治水护水。派出所民警担任“河道警长”,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涉水纠纷、隐患排查、打击涉水犯罪,为河道治理提供治安保障。
在护水绿河上,凤卧镇动员全镇居民积极参与,依托“红色细胞工程”,实施党小组治水模式,通过党员活动日、民间河长巡河日等活动,组织党员人员、民间河长以及专职网格员进村入户进行河长制及“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调查宣传。鼓励广大居民投身护水工作中,通过“民间河长”的引导、示范、鼓励和带动,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同时通过媒体公益宣传平台、印发宣传册、举办宣传演讲、制作公益宣传片等多媒体、多平台进行宣传,群众参与治水护水的热情高涨,护水队伍不断壮大。
水美惠民 绿色共富收获“稳稳的幸福”
水生环境长治久清、水乡人文韵味绵长,凤卧人拥有了一个绿色家园,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来到这里休闲度假。“商、居、文、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带动了亲水旅游、休养等新业态,人居环境优化,宜居宜业,民心向稳。
潺潺清溪村前流,凤卧镇兼顾生态旅游开发与水文化设施景观建设,河道沿岸形成“浮游生物-水生动植物-生物群落”的多层次共生系统;在绿地修建沿溪慢步道、滨水景观道;打造浓郁地方特色的碇步、栈桥、亲水平台、休闲亭廊等景观小品。山青水美的亲水型宜居乡村是凤卧镇绿色发展的有力证明。
历史上的凤卧镇,是浙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以人文资源和红色文化为基石,推行“红+绿”的农文旅产业融合模式,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养老养生等多产业联动,走出一条凤卧色彩浓郁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柚产业作为当地特色,全村累计发展柚子林400 多亩,连续多年举办凤卧柚子采摘文化节,柚子年产值达到150万元以上。实行产业的“嵌入式开发”,建成红色故事广场、凤林红色健步道、红军主题饭店、凤东文旦示范基地、“凤林园”民宿等文旅项目,打造乡村主题采摘游、红旅文化节等特色品牌,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实在在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治的是水,富的是民,绿水环抱下的凤卧镇,因水而美,因美而富,真正实现筑巢引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