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20/2024-0047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4-12-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坚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各项水利工作有序推进。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水利防汛防台精准有力。压实水利防汛责任。紧盯“超标准洪水、水库安全、山洪灾害”三大风险,强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落实7类2318个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山洪风险村责任人,开展6轮防汛风险排查整治行动,检查发现的159处风险隐患全部完成整改或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坚决杜绝“带病入汛”。圆满举办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演练效果获省厅高度评价。构筑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新建133处水文监测站点,站网密度加密至6.3平方公里/站,山洪重点村落5公里内实现关联测站全覆盖。加强全市1865处遥测站点、825处卫星通道巡检维护,提前完成943个雨量站升级改造,传输时效缩短至5分钟。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按照“早动、快动、小动”要求,成功防御梅汛期集中性强降雨和“格美”“康妮”等6个台风,20座大中型水库拦洪9.62亿立方米,平原河网外排7亿立方米。特别是“康妮”台风期间,全市水库增蓄2.31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城乡供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强化小流域山洪防范。修订完善128个乡镇1870个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完成风险区人员排摸赋码12990人。健全山洪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全市共497套声光电预警站点设备投入运行,瑞安、乐清、苍南、文成实现高风险村声光电设备全覆盖。平阳、苍南利用现地水位监测预警站开展现地声光预警,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山洪灾害预警避险十大典型案例。
(二)水利投资建设稳中有进。水利投资持续加大。以“百项千亿”水网安澜提升工程为抓手,1-11月完成水利投资98.8亿元,居全省第三;其中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1.5亿元,居全省第二,完成率108.4%。龙港市推进水网建设成效突出,获省政府2023年度督查激励。工程建设持续提速。我市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瓯江引水工程81公里隧洞提前实现全线贯通。乐清银溪水库、平阳江西垟平原排涝四期等项目完成可研批复。32个水利领域增发国债项目全部提前开工,顺利完成国债支付任务。龙湾南口大桥至海滨围垦段海塘、平阳江西垟平原排涝二期等6项重点水利项目全面完工。
(三)民生水利服务扎实有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深入推进。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477座、巩固提升831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1013公里,惠及人口21.8万人,鹿城、瓯海、乐清、瑞安、苍南等5个县(市、区)提前全面完工并实现县域销号验收。水利民生实事抓早抓实。对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的要求,有力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灌溉设施更新改造、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病险山塘综合整治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以上。现代化灌区建设稳步实施。加快推进温瑞、瑞平等6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其中苍南马站灌区、平阳北引灌区现代化改造完成可研批复,苍南桥墩灌区配套设施更新改造整体形象进度达60%,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用水需求。珊溪水源保护统筹推进。深入推进珊溪水源库区联合执法和“三无船舶”专项整治,全年累计出动14833人次,收缴渔具2184具,扣押船舶177艘,行政处罚74人次,库区各类自用船舶从194艘压减至90艘,有力打击涉水涉库违法违规行为。深化畜禽养殖物业化管理改革,库区畜禽养殖污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河湖治理保护深入实施。河湖长制体系日益完善。建立共治共管共享“河湖圈”治理模式,创新推出“电子河长证”。建立“河长制+检察长”保护协作机制,联合开展瓯江流域一体化保护执法行动,瓯江历史遗留码头等难点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督导机制,联合市委督查室下发各类问题共4150个,全部落实闭环整改。全面压实河长履职责任,累计约谈履职不到位河长19名,通报批评河长49名,提请市纪委市监委约谈县级河长7名。河湖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9万次,协调解决涉水问题7.7万余个。打造多支新兴民间河长队伍力量,公众监督解决问题5500余个。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市排查整治涉河“四乱”问题2400余处,复核整改水域动态图斑1300余处,有力打击非法侵占河道行为。全省河湖长制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数量我市均居全省第一。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加快推进。鹿城、龙湾、苍南3地入选省第二批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可获省级专项资金补助1.4亿元以上。新建90个城乡亲水节点、21条高标准美丽河湖、166公里水上碧道、35个高品质共富亲水IP、47个高品质水美乡村。鹿城会昌河成功入选全省第二届最美家乡河。温瑞塘河、瑞平塘河入选全省第一批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
(五)工程安全质量不断夯实。强化水利安全生产。持续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整治安全隐患837个,约谈6家市场主体共21个关键岗位人员。举办在建水利工程综合应急演练,有序推进26项重点工程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严格管控工程质量。出台《温州市小型水利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标化工地评价标准》,开展质量监督、稽察、“飞检”等各项检查103次,排查整治工程质量问题776个,有效规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行为和实体质量控制。积极培育精品工程,平阳江西垟平原排涝二期、泰顺黄坑水库等6项工程获评市建设工程“瓯江杯”。加快工程竣工验收。深化“333”竣工验收工作机制,苍南横阳支江治理等75项水利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发布《小微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规程》,优化小微型水利工程验收流程,切实提升验收质量和效率。
(六)水资源节约管理持续强化。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实施用水总量强度双控、计划用水等制度,用水效率符合预期。启动重点用水领域水效三年提升计划,瑞安市人民医院入选2024-2026年度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苍南“一控双促”、平阳“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等3个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专项试点全面完成。全省首届节水新技术(产品)推介活动在瑞安成功举办。持续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完成7个生态共富小流域和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监督检查1261个生产建设项目,发现并整改水土保持问题517个。积极探索水经济转化。推出“千年塘河·水润瓯越”等十条水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龙湾促成全省首个水旅“美人瀑共富贷”,洞头长坑水库完成全省首个水资源确权登记,平阳开展水电站取水权质押融资,文成开发特色水经济产业园,推动水资源生态价值高效转换。
(七)水利改革创新活力迸发。推出全国首个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险。首创“灾毁急速赔付+触发指数回流+日常管养覆盖”保险模式,今年预计赔付2346万元,赔付率超70%,有效降低农田水利设施风险损失,保障177.6亿元农村水利设施资产安全运行。深化水利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年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2件,修复水域面积3.5万平方米,赔偿金额达340余万元。永嘉县弃渣场侵占西溪河道案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河湖库“清四乱”十大典型案例。永嘉县巨量砂石侵占楠溪江河道案入选长三角区域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全面完成数字孪生飞云江,精细化开展飞云江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稳步推进数字孪生鳌江前期。梅雨影响期间,数字孪生飞云江动态分析珊溪水库上下游汛情态势,滚动预报预警,精确调控下泄流量,精准控制最高水位维持在汛限水位附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涉水审批“多评合一”,构建涉水审批“一类事”增值服务场景,发布全省首个《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编制导则》,完成鹿城区建设项目涉水验收“最多验一次”增值化服务试点。
二、2025年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思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保安全,谋项目、建水网,干实事、惠民生,强管理、提质效,抓改革、争一流,扎扎实实推进新阶段温州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一)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补齐防洪排涝薄弱环节。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合理设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组织开展40处小型水库洪水风险图编制和小流域精细化调查,落实预警“叫应”机制。推进数字孪生鳌江、数字孪生海塘安澜工程建设,探索建立鳌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机制,完善鳌江干流和横阳支江统一调度。加快水网安澜提升建设。推进59项重大项目,完成水利投资90亿元以上。开工文成县城防洪、乐清中部片区排涝等工程,加快推进瑞安六科水库等工程前期。加快龙湾蒲州水闸至南口大桥段海塘、乐清乐柳虹平原排涝二期等工程建设,力争建成瓯江引水、浅滩二期生态堤等工程主体。推进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编制,开展浙东水资源配置通道温州段配水研究,做好超长期国债项目储备及申报工作。
(二)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抓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进一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平稳完成水资源“费改税”衔接,加强新形势下自备取水户取用水管理。高质量完成6个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水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抓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和督导工作,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平方公里以上。
(三)一以贯之推进河湖长制,加快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互查互比互学”专项行动,深化“河长制+检察长”协作机制,利用生态环保公益诉讼等手段,彻底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城乡亲水节点50个,综合治理农村水系100公里,创建高品质水美乡村25个,推动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90%以上。重点推进鹿城、龙湾、苍南3个全省第二批全域幸福河湖项目建设,完成瓯海、瑞安、文成、泰顺4个全省第一批全域幸福河湖项目建设。
(四)全力抓好水利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到2025年底全市单村水站建设达标率达100%,标准化管理达标率达90%以上,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全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快温瑞灌区、瑞平灌区、瑞安江北灌区现代化改造前期,苍南桥墩灌区现代化改造全面完工。扎实做好灌溉设施更新改造、农村水系整治、病险水库山塘整治等一批水利民生实事,努力让更多群众共享高质量均质化的水利公共服务。
(五)深化水利领域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利用好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砂石资源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加快推动珊溪水利枢纽供水区域水权交易试点、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落地见效,深化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险、涉水审批“一件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亮点工作,努力形成一批领先全省、引领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州经验。
(六)推进“清廉水利”建设,打造勤廉并重的温州水利铁军。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破梗阻·优服务”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持续营造勤廉并重、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树立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大力弘扬“六干”精神,全面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温州水利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