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转载
【中国网】温州创新农村水利保险 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发布日期:2025-01-16 17:45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网 作者:崔明明 黄国豪 字号:[ ]

2024年,温州市率全国之先创新设计了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试行一年以来,累计赔付2292万元,包含直接灾毁赔付1024万元和灾害指数补偿赔付1268万元,资金利用率超70%,保障177.6亿元农村水利设施资产安全运行。近日,该项实践入选2024年度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水旱灾害频发,防洪、防涝、抗旱形势严峻,农村水利设施灾损修复及日常管养等事项财政保障压力较大。根据统计,2000年以来,温州共受台风严重影响1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0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毁超过47亿元。

为提升农村水利设施防灾减灾能力,温州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运用全域统筹联保的模式,率先实施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该举措聚焦传统灾害补偿型保险覆盖面有限的特点,将保险涉及面从单个“点状”农饮水设施到“线状”水利堤防,再到“面状”的高标准农田,拓宽保障范围到其附属设施、泵站、堰坝等,形成农村水利设施防灾减灾“点线面保障网”。灾毁赔付保险理赔范围既包括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包括人为破坏和山体滑坡、雷击等意外事故造成的农村水利设施及农田损失。

通过标的物“全生态”覆盖、风险因子“全天候”覆盖,该保险有效利用了风险分摊和杠杆对冲原理,打造了“旱涝均赔”“区域互补”“风险对冲”的理赔模型。如2024年2月温州发布干旱蓝色预警,干旱保险赔付300万元;“格美”“康妮”台风灾毁影响赔付820万元,有力支持农村水利设施的灾后修复重建。

采取“全市统一招标,各县自愿参保,县、乡、村共同受益”的方式,如今,温州市各个县(市、区)均已经开展相应实践。据统计,2024年温州全市全年共统筹保费3361万元,较单一标的物保险可节约保费1000万元以上,赔付上限放大到总保费的30倍即10亿元,保障能力实现了大幅提升。

“水利设施受到灾毁的风险频率、险情大小各不相同,整合起来能够平衡风险。”温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往年,堤塘、水库山塘、农饮水设施分散投保,一次巨灾赔付数额最高为2.6亿元,整合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运用全域统筹联保模式后,每次巨灾最高赔付数额可以提升到6.6亿元,并且堤防、农饮水设施、农田均共享6.6亿元的总体保障额度。

值得一提的是,该保险可实现灾毁后最快48小时快速精准赔付。赔付资金不仅可以直接赔付至乡镇,以确保灾后修复的及时性,还能用作“春耕管养”、“渠道清淤”、“隐患修复”或补充第二年县(市、区)保险费用。可以说,此模式加强了对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养等全方面支出保障,更有力发挥了金融支农“稳定器”作用。

同时,着眼政府对公益性、公共性产品的需求与金融产品之间的平衡点,温州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创新推出了“灾毁保障高杠杆+灾害指数保补偿”新型保险赔付机制。在当年灾情较小、保险赔付较低时,可通过气象、水利、应急部门发布的台风、山洪、暴雨等预警指数,进行灾情发生时应急费用损失“补充赔付”。

此外,该保险还引入物业化管理思路,依托保险公司乡镇网点、农保队伍、定损网络,结合保险风险减量管理,协助基层政府做好当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治理的新职能,调动群众和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小微基础设施日常维修管养。试点开展“群众报损—保险公司线上发单—属地工程公司抢、接单和修复—保险公司配合验收、支付—基层单位评价”全链条管理机制,引入模块化定损机制,大大简化小微工程修复和付款流程,减轻了基层负担,基层抗灾能力显著提升。

推行以来,温州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在平衡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影响、破解基层水利设施建后管护等难题上成效显著,实现了从“水源地—水龙头—田间地头”的一揽子保障,为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