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前期审批流程繁琐?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点,浙江省温州市近年来大胆探索,率先推行建设项目涉水审批“多评合一”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做减法,不断推进改革深化,切实在审批环节给企业发展卸重担、添动力。
“三统一”破解论证评估“瘦身”难题
温州市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和群众期盼,积极推行行政审批论证评估“多评合一”改革。通过实施多个建设项目统一论证、多个论证报告统一编制、多个许可事项统一审批“三统一”策略,不断精简论证评估数量与评审频次,并拓展至跨层级、跨部门联合论证评估与并行审批。<br><br> 作为浙江省涉水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改革的专项试点,温州市水利局围绕深化“多评合一”,进一步推进涉水审批“一件事”改革,实现涉河建设、水土保持、取水许可等服务的集成化办理。以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为核心建立涉水审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提前主动指导服务,持续提升审批效率。同时,精简公布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并发布各类报告文本格式,强化事前指导服务,对中介服务质量实行“一项目一评价”,不断提升中介服务质量。温州市水利局还同步加强对审批中介机构的监管,制定多项规章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和信用评价管理,规范提升中介服务行为。
“多评合一”团体标准提升改革质效
“多评合一”报告编制格式如何有效规范?文本编制的质量如何保障?在深化涉水审批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新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涉水审批的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温州市水利局制定发布了浙江省首个《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编制导则》团体标准,首次将涉水审批中的多个论证评估报告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水影响评价报告,实现了“多评合一”的目标。同时,该团体标准还注重与现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衔接,既符合国家相关导则、规范和技术标准等基本要求,又在报告编制内容和章节安排上,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突出关键性指标和重点要素的分析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评价结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标准实施后,报告编制的规范和简化有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多评合一”改革质效进一步提升。
涉水审批改革持续便企利民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温州市涉水审批“多评合一”改革成效显著。企业涉水多评项目审批事项数量下降50%以上,单个工程审批资金成本可节约三分之一以上,审批时限更是大幅度缩短,成功助力多家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飞云江流域珊溪水库入库河流综合治理项目涉及跨层级涉水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为市级,防洪影响评价审批权限为县级。温州市水利局下放审批权限到泰顺县水利局,将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等审批事项合并,编制一份报告,一次性组织审查,综合审批一个批复。此举措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审批效率,还为企业节省了近一半的审批资金成本,实现了项目涉水事项审批“最多跑一次”。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审批中介服务改革这场戏‘唱’好了,才能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温州市水利局行政审批处负责人说。后续,温州市水利局还将在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衍生集成服务上发力,不断深化改革,着重强化重大项目主动靠前沟通指导,深化代办服务、背包上门服务、动态跟踪服务等便民举措,为重大项目推进纾难解困,努力实现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的跃升。